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陳水扁會否“回籠”入監? 預測不再可能回監

2015年01月27日 15:49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1月5日,臺灣當局前領導人陳水扁獲准保外就醫。下午三點半左右,陳水扁坐著輪椅,其子陳致中將其推至臺中監獄大門口,並攙扶他上車。中新社發 路梅 攝

  轉眼間,陳水扁“保外就醫”已近1月。其間,扁雖表現“低調”,但因綠營特殊關照仍是社會焦點。島內輿論斷言,扁將不會再“回籠”入監,更擔心他再掀政治波瀾。

  陳水扁顯得“很虛弱”

  1月5日,在提供200萬元(新台幣,下同)保證金後,扁終於結束6年零40天的囚徒生活,回到位於高雄市高檔住宅區人文首璽的住處。因臺中監獄、陳水扁辯護律師鄭文龍先後提醒陳水扁不要從事與醫療明顯無關的政治活動,因此,扁在家表現可謂“低調”,並顯得很虛弱。

  其子陳致中稱,因扁是首次進入這個新家,環境不熟悉,另有嚴重漏尿現象,需要包尿布。陳致中還在臉書貼文稱,“父親跟我説一夜睡睡又醒醒,腦海中一直看見天花板四個角落的監視器亮光,24小時不間斷照著他”。9日,扁赴長庚醫院接受近3小時的首次保外就醫門診,出來時一語不發,顯得身體虛弱。負責診療的醫師稱,扁隨時嗆咳,可能造成口水與食物等嗆入呼吸道,導致肺炎與窒息,漏尿則可能是神經系統引起,病情多樣化需團隊處理,但初步分析不需住院。

  為顯示低調,陳致中在扁回家次日還向外宣佈扁的“新三不”,即未來“不會公開演講、不會公開受訪、不會參與助選等政治性活動”,呼籲各界給扁安靜治療的時間與空間。陳水扁的幕僚陳唐山也呼籲各界近期不要前往探望陳水扁。

  民進黨大力“送溫暖”

  扁回家當日,高雄市長陳菊便帶人前往見扁,協助安排醫療事宜。隨後,高雄市衛生局敲定由高雄長庚醫院榮譽副院長陳順勝主導的醫療小組,由22名專業醫師組成,涉及神經內科、放射線診斷、精神科、胸腔內科、泌尿科和復健科等。扁的居家門診由長庚負責,住院由高雄醫院負責。對扁治療以“居家診療為主、到院會診為輔”,居家診療及門診至少每週一次,門診時長庚醫院會提前安排場所和路線。高雄市警察局負責安全。高雄警方稱,因扁是“社會焦點人物”,扁家周圍除巡邏外,還增加“守望”安排。警力包括當地派出所、分局偵查隊、警備隊、交通分隊、市警局保安大隊等。週末假日將增派警力,扁外出散步有便衣。警方並稱,他們還將與臺中監獄溝通,了解需要協助配合的地方,並與陳致中聯繫,在合理範圍內派置人力。有記者現場觀察,平均不到兩小時就有警員到扁家附近巡邏1次,有時甚至不到1小時就再來。

  前往探視的除曾為救扁絕食的呂秀蓮外,還有蔡英文代表、民進黨秘書長吳釗燮以及臺南市長賴清德、臺北市長柯文哲等。蔡英文在扁回家當晚便與扁通電話,蘇貞昌也通過幕僚表示,以後再找適當時間看扁。

  扁回家後爭議不斷

  儘管有民進黨人稱,扁從以前的生龍活虎變成殘障人士,坐輪椅、尿失禁,不是死得很難看,而是活得很難看,希望讓社會回歸平靜。部分媒體也稱,扁保外就醫有助藍綠和解。但藍營及許多輿論並不認同。

  國民黨“立委”洪秀柱、林鬱方等認為,扁是法院認定的貪污犯,不宜把他當成“政治犯”炒作。扁應將海外的不法所得、法院認定應追回的錢交出來,取得人民的原諒。若真要和解,扁家應和解的對像是人民、司法、公道,但目前根本沒有藍綠和解。阿扁的支援者及綠軍政治人物應謹言慎行,要有某種謙卑。新黨青年軍王炳忠稱,他不反對保外就醫,但藍綠兩黨用保外就醫促進“藍綠和解”,是“公開默許用政治考慮干預專業司法,實在噁心”。

  臺灣《中國時報》認為,許多人借扁保外就醫主張陳水扁無罪,以圖混淆是非,將引發臺灣的法治危機。另有政治評論人士稱,扁保外就醫是享受特權,扁“保外就醫”是“政治保外,司法就醫”,是藍、綠、醫界、媒體共同演出的一場戲,且互相或自我催眠,其實大家都知道實情,但都在裝蒜。臺灣社會對這件事沒有嚴重憤怒,並不代表大家原諒扁的貪腐。今後,只要扁超過臺灣民眾可接受的限度,反撲力量一定會非常大。

  預測扁不再可能回監

  雖然扁在理論上面臨重回監獄危險,但事實上並非如此。

  首先,臺慣例上重新“回籠”比例很低。臺“法務部次長”蔡碧玉稱,若保外就醫原因消失需回監,若病況沒改善,得一次延長1至3個月,但臺灣的保外就醫“回籠率”僅約3成。另外,臺“刑事訴訟法”對停止羈押交保的被告可以附條件,但附條件並不具體,“矯正署”要求扁保外就醫期間不得從事與醫療無關的活動,也很抽象。

  其次,醫療小組可能充當扁的保護神。雖然扁是否回監需由臺中監獄近期訪視後決定,但臺中獄方早預言,即使獄方認為扁情況良好,可以回監,倘若醫療小組不背書、不同意,也很難讓扁回監。事實上,目前扁的醫療小組負責人陳順勝是陳水扁服刑期間的民間醫療小組成員,他早在2012年9月就稱扁有神經退化情形,需保外就醫。

  再次,扁仍有巨大的社會力量。柯文哲既是新任臺北市長,也是民間醫療組召集人,日前更稱,“那個病不會一個月好”。民間醫療小組成員郭正典稱,扁的腦病變引發的口吃、手抖、嚴重漏尿、失智等症狀,是“藥石罔效”,只能靠親情呼喚,專業醫師沒人敢打包票扁的病情有明顯改善。

  正因此,有資深獄官直言,回籠服刑的規定只適用一般人,“想要扁回監,難如登天”。

  輿論擔心扁再掀波浪

  雖然陳水扁目前很低調,但社會仍對陳水扁不放心。

  前“立委”邱毅稱,扁目前不敢太高調的原因有三:一是怕1個月後又被關回去;二是扁還涉及好多案件正在法院審理,擔心身體好傳票就來;三是特偵組還要跟陳水扁追近10億的贓款跟罰金,如果狀況改善就要面對這個問題。但扁終究是個“政治動物”,1個月之後,可能會生龍活虎地出來搞些政治,但表面上仍會裝得很虛弱。

  《中國時報》援引柯文哲的話提醒,陳水扁保外就醫並不是陳水扁效應的終結,可能是政治上另一個山雨欲來的開始,正如柯所言,扁就像是核能,具有巨大的社會能量,但他這次保外就醫,並沒有準備好就把他放回去,將製造社會危險。

  資深媒體人唐湘龍等認為,民進黨高層至今沒公開為扁罪行開脫,也沒公開説扁貪污,只輕描淡寫地説他“犯了錯”。接下來,民進黨可能在“深綠”綁架下開始為扁做政治平反,強調扁是無罪的。有媒體稱,扁手上還有這麼多兵馬,這麼多資産,縱使臺面上不能操作,私底下對政治一定還是充滿興趣;並稱,“一邊一國連線”目前正在企圖通過對扁“去罪化”、“再英雄化”、“再群聚化”三部曲,讓陳水扁路線成為綁架民進黨的幽靈暗影,進而重新成為臺灣政治主流,再度掌握臺灣政治發展地位,因此臺灣民眾不能坐視扁透過三部曲,複製敗壞政風、烽火兩岸與撕裂社會的政治算計。

  正如島內輿論所稱,阿扁現在應該思考,從“總統”之尊的天堂到階下囚的地獄,現在又回到溫暖的家中,他是否真能做到“放下它”,才是核心。(作者黨朝勝係社科院臺研所教授)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