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回應民粹還是克難前行?臺媒期朱立倫兩岸政策"夠膽識"

2015年01月19日 09:18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1月19日消息 針對朱立倫當選新任國民黨主席,臺灣《聯合晚報》昨日刊發特稿指出,朱立倫的當選啟動了一個兩岸新階段,也造就了一個新契機。新階段是:他可能、也應當處理更深的兩岸議題,新契機則是:他可以開闢一個國民黨執政時期的國共兩黨領導人會面。

  文章認為,朱立倫在兩岸關係上就算不是一張白紙,也近似白紙。他曾以國民黨副主席的身分,到大陸參加海峽論壇這一類文化交流活動,但除此無他。不過,他的岳丈高育仁的21世紀基金會前年與大陸合辦了第一屆兩岸和平論壇,卻被認為是他與大陸接觸與對話的窗口與管道。以此推定,朱立倫並不是沒有兩岸的思索,亦不是沒有兩岸的抱負。高育仁當時尚且倡議兩岸應有共同史觀,並應設立常設機構,長期研究兩岸政治難題的解決方案,如果那確是朱立倫隱于內心的主張,那麼他當選黨主席,即可進一步將這些觀點與提議,逐一力行推動,付諸實現。更何況,馬英九已然失去了在北京與習近平總書記見面的機遇,朱立倫卻仍可借著馬英九仍然在任的這一年多時間內,以黨主席之姿與習近平見面,將兩岸下一階段應處理的政經議題,做一探討與砌磋。

  文章分析稱,擺在朱立倫前頭的,是左右岔開的兩條路,一條是容易的、回應民粹的寬路,一條是艱困的、回應歷史的窄徑。太陽花學運與“九合一”挫敗,反映的是民眾畏怯與憂懼的態度,裏頭有一些高亢的“臺獨”叫陣,但憂懼與畏怯並無法解決臺灣的困境。媚俗地響應這些思維,固可以換得一時的人氣,卻勢將臺灣帶上崎嶇的險境。窄路是:突破既有的框架,進入真正的深水區。如今兩岸若要再往下走,必須做出更深、更廣的政治探索。朱立倫應有足夠膽識,就由他所率領的黨,開始就兩岸未來政治框架,與大陸展開對話與共同研究。這正是此刻歷史對臺灣的呼求與課題,這一步可以踏出,朱立倫也將確立了他的政治高度。左右與難易,如何向前?朱立倫可以好好思索。(台灣網 王思羽)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