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柯P新政”受各方矚目 柯文哲暴衝應當心民意退潮

2015年01月19日 08:38 來源:海峽導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北市長柯文哲上任三個禮拜,仍然成為輿論焦點。柯沒有政黨包袱,上任三日內,下令拆除臺北車站前閒置阻塞交通的公交車專用道,市民讚賞。至於世界大學運動會花費26億元(新台幣,下同)建設的營運設施,用完即拆,柯下令重新計議,撙節開銷,類似企業績效做法,令市政耳目一新。選舉時的“柯文哲現象”衍生為選後的“柯文哲效應”——“柯P新政”。

  然而,自己承認有亞斯伯格症的柯,也有快人快語、情緒失控之時。社會局舉辦公益活動,柯臨時受邀上臺跳舞,當眾怒罵社會局長。又比如社子島開發計劃,柯放話“政府”與其出資300億,不如一萬名居民每人發放300萬算了,經議員、居民陳情抗議,柯又政策轉彎。

  柯文哲性急,求好心切,每天早上7點半開會,外科急診室醫生的性格表露無遺,但市政推動畢竟不同於急診室,有些事急不得。柯文哲腦筋動得快,脫口而出,“綸言如汗”,往往又收回成命,令旁觀者有時捏一把冷汗,唯恐柯如“未爆彈”不知何時會闖下無法收拾的大禍。

  柯文哲最近也與財團遠雄、富邦、日勝生等杠上,市民都一面倒支援。畢竟柯打破國民黨長期壟斷臺北市政局面,正是市民期待打破“政商共犯結構”。傳言多時的富邦並購臺北銀行案、美河市案、巨蛋案,一再傳出“圖利財團”流言,柯已下令成立廉政委員會,逐一解密調查。到底“黑盒子”真相如何,市民引頸企盼,期待再造暮氣深重的官場文化。

  正因為期待“百日新政”,期許一股“創造性破壞”,民意才會容忍柯文哲的“凸槌”與暴衝。即使如此,“百日新政”蜜月期總會過去,新鮮感總會退燒。最近臺灣“聞人”——“九把刀”、“阿基師”、陳為廷都因私德問題為輿論所不容,説垮就垮,殷鑒不遠。“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柯文哲所承載的民意,不只是市政推動的績效,還涉及“無黨籍人士”、“第三組勢力”在未來“立委”、“總統”選舉是否有空間的問題。如果柯在一年內能幹出一番作為,就可打破“藍綠對決”、“政黨惡鬥”魔咒;反之,“柯文哲效應”一退潮,“海水退潮時,就知道誰有沒有穿褲子游泳”。

  目前三分之一的人支援柯文哲,三分之一心存看好戲,三分之一是騎墻派,“西瓜偎大邊”跟著形勢走。柯文哲務必臨深履薄,謹言慎行,盡己能力去做,切勿令市民失望。正如《三國演義》的典故,如果事後趙子龍得知劉阿鬥投降曹魏,趙會不會後悔萬軍之中曾隻身搶救阿鬥?柯文哲所承載的85萬票民意,不正如此?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