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紛紛擾擾又一年 新華社駐臺記者的2014年度記憶

2014年12月30日 13:37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2014年行將逝去,在本年度新華社四批駐臺記者的記憶中,臺灣社會真是紛紛擾擾又一年:從突如其來的反服貿風波到傷亡慘重的澎湖空難、高雄氣爆,從民眾恐慌的餿水油事件到激烈廝殺的“九合一”選舉……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如此多的負能量,也難怪臺灣網民會將“黑”字票選為臺灣年度代表字。

  反服貿:野蠻生長的“太陽花”

  吳濟海(第71批駐點記者,任期自2月14日至5月13日):在我的任期內,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反服貿風波,即所謂“太陽花學運”。3月18日晚間,臺灣幾百名學生以反對國民黨籍民意代表審查兩岸服貿協議程式“黑箱操作”為由,強行闖入立法機構並一直佔據議場。第二天中午,我費盡週折進入議場,看到現場一片狼藉。主席臺後方墻上高懸的孫中山先生遺像被貼上“佔領XX小時”(每小時更新一次)的字卡,一些學生或坐或臥,談笑風生,不時拍照上傳Facebook,不像在抗爭,倒像在開同學會。

  佔領議場後,這些學生不斷提高“要價”,一會兒是逐條審查,一會兒是退回服貿協議。在民進黨的騎劫之下,訴求逐漸失焦,摻進“反中”“臺獨”等雜質,甚至多次發生暴力衝突。3月23日晚間,部分抗議學生突然強闖臺行政管理機構正門,場面十分混亂。他們砸玻璃、拆房門、亂丟文件卷宗……還與警察發生推擠衝突,導致數十人挂彩。

  這一暴力行為,使島內各界對學生藐視法治的行為質疑聲更強了,輿論紛紛呼籲“鬧夠了”的學生們儘快退場,給服貿協議審查提供理性討論空間。經過朝野反覆角力,4月10日傍晚,學生們終於全部退出議場,歷時23天的反服貿風波落幕。

  這場突如其來的學運,嚴重延宕了兩岸服貿協議的生效和ECFA後續協商進程,直到年底,兩岸服貿協議仍然在立法機構繼續“漂流”,而中韓自由貿易協定行將簽署的消息,則讓臺灣當局和各界有識之士憂心臺灣在區域經濟整合匯總被邊緣化,這正印證了那句網路名言“不作不會死”。

  空難與氣爆:禍不單行的悲傷

  劉剛(第72批駐點記者,任期自5月14日至8月9日):在我們任期快結束的時候,臺灣突然災害頻傳。

  7月23日晚,復興航空GE222航班在風雨交加的澎湖失事,機上58人48人遇難、10人受傷,還有5名地面居民受傷。第二天中午,我和同事幾經週折趕到墜機地點西溪村。當時搜救和罹難者遺體搜尋工作已經展開,但現場仍能聞到淡淡的焦糊氣味。飛機殘骸散落在約200米長的一個狹長地帶,從村西頭一棟紅頂的小樓處斜斜地延伸到村東,砸毀了十多間房屋。

  美麗的澎湖被悲傷籠罩,面對已經無力號啕的罹難者家屬,當我幾次想用手機拍照,卻發現手抖得根本對不上焦距。家屬們最大的憤怒和疑問,就是航班為何要在颱風天“極度惡劣的天氣狀況”堅持起飛。空難真相為何,有待明年6月出爐的調查報告揭曉。

  當臺灣民眾還沉浸在澎湖空難的悲痛中,另一場人禍悄然降臨南臺灣。7月31日午夜,高雄發生十多年來最嚴重的氣爆事故,前鎮區逾6公里長的數條街道因驚人的爆炸而塌陷碎裂,事故共造成32人死亡、300人受傷。

  我和同事于第二天清晨搭乘首班高鐵從臺北趕到高雄,只見現場一片狼藉,整條柏油路面被掀翻,氣爆影響範圍約3平方公里,一輛汽車被震飛至三樓。一夜過去,空氣中還瀰漫著刺鼻的氣味,一些地段仍不時有小的氣爆發生。時值雨季,給救災工作帶來不少困難。更讓人無奈的是,事故原因調查和責任厘清如同被炸得扭曲糾纏的管線一樣,讓人摸不著頭腦。直至12月,高雄氣爆事故的偵查工作才告完成,導致丙烯外泄事故的化工公司負責人被提起公訴,市政府的幾名“小官”扛責,這樣的結果讓罹難者家屬氣憤難平。

  餿水油事件:食不安,心難安

  杜斌(第73批駐點記者,任期自8月10日至11月5日):原本給外界“食安模範生”印象的臺灣,今年卻是食品安全事故頻頻發生。9月4日,臺灣警方通報,不法業者用回收餿水油和皮脂油等混制食用油,臺知名企業強冠公司以低於市價的價格購進並製成香豬油上市販售。涉案油品多達數百噸,涉及臺灣眾多食品業者、餐廳以及夜市攤點。

  隨後,風波繼續延燒,頂新集團旗下企業也被曝出以飼料油混充食用油案件。餿水油事件震撼臺灣社會,被視為近年臺灣最為嚴重的食品安全案件之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臺灣各地之後又接連爆出各類食品安全問題,假羊肉、工業石膏摻入豆腐、豆芽菜用化學藥品浸泡、病死豬肉品流向市場……年底又新近曝出用含有致癌物質二甲基黃的工業染料做的黑心豆干豆皮。

  “民以食為天”,民眾“食不安”則“心難安”。我在採訪過程中聽到不少民眾感嘆“不知道還有什麼能吃?”島內食品、餐飲等相關下游業者更是心力交瘁,擔憂臺灣“美食天堂”的招牌因此蒙塵。食安問題連環爆,暴露出當局食品安全監管的漏洞。期盼通過嚴刑峻法等後續補救動作,能讓臺灣儘快作別“黑”字,讓民眾吃得心安。

  “九合一”選舉:最淩亂的臺灣風景

  陳斌華(第74批駐點記者,任期自11月6日至明年2月2日):食安問題的衝擊,在年底的臺灣地方“九合一”選舉迅速顯現。我到臺灣後,“九合一”選戰已經如火如荼,因為這次首度將地方縣市11130名公職人員合併選舉。其結果攸關島內主要政治勢力的實力消長和未來政局走向。

  如果説“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那麼“最淩亂的風景就是選舉”。為了勝選,各主要政黨、各候選人陣營無不鉚足勁,展開你死我活般的爭鬥。11月中旬,競選活動正式展開,我和同事也馬不停蹄“全臺趴趴走”。候選人和宣傳車穿街走巷“拜票”,有的祈求神佛保祐,有的“抹黑”對手,有的花錢賄選……那真是花招百齣、“奧步”當道。

  選戰的喧鬧終於隨著11月29日選票的開出暫告一段落,但國民黨慘敗、民進黨大勝的結果,又讓臺灣政局陷入激烈動蕩。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被迫辭職,臺灣行政管理機構迅速改組,但馬英九當局遠沒有擺脫執政困境。面對咄咄逼人的民進黨,面對明年即將打響的2016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戰,臺灣還有的亂,恢復平靜、安寧的生活,依然是老百姓不切實際的夢想。(執筆:趙博,參與采寫:白田田)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