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蔣介石曾在臺灣將什麼歌列為頭號禁歌 唱的人殺頭

2014年11月18日 10:24 來源:人民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臺灣“新聞局”規定五星紅旗不得出現,轉播室工作人員只能緊盯螢幕,隨時準備“馬賽克”之。當大陸運動員奪金領獎時,乾脆直接靜音。

  抗戰爆發77週年之際,兩岸依舊各自舉行紀念活動,不過,今年多了段小插曲。

  7月7日,95歲高齡的臺灣前“行政院長”、國民黨籍退役上將郝柏村,受邀赴盧溝橋參觀抗戰紀念館。在接受央視專訪時,老爺子神采奕奕,隨口唱起了一首歌:“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

  郝柏村可不是一般人。1949年金門炮戰,他因有功受蔣介石點名錶揚,從此在軍界、政界青雲直上。如此“藍營將領唱紅歌”,不僅唱出藍綠口水仗,還唱出了《義勇軍進行曲》的島內沉浮史。

  “以前這是要殺頭的”

  這不是郝柏村第一次公開唱《義勇軍進行曲》了。2013年8月,他接受鳳凰衛視專訪,也是隨口哼了兩句,還補充説:“(抗戰)那時候,全民無論男女老幼都會唱。”

  拋開政治,《義勇軍進行曲》自有其歷史意義,但民進黨不吃這一套。前民進黨主席謝長廷説,郝柏村身為“反攻”歲月的退役將領,唱這首歌于情理上説不過去;民進黨籍“立委”陳其邁則痛批,若在兩蔣時期唱這首歌,“隨時要殺頭的”。

  臺灣白色恐怖時期,許多有左翼背景的抗戰歌曲遭“警總”(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特務機關)查禁,《義勇軍進行曲》更是頭號禁歌,儘管它在1949年前就紅遍了臺灣。

  1935年,電影《風雲兒女》熱映,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也跨越海峽,成為臺灣抗日團體的戰鬥歌曲。臺灣光復後,為了推廣普通話,學校不斷教唱《義勇軍進行曲》,也讓這首歌一度流行。

  它還成為學生反抗國民黨暴政的精神象徵。1946年,基隆中學師生為反對貪官污吏、爭取自由,以“紀念五四運動”為名舉辦一場遊行,據親歷者回憶,隊伍中人人手持青天白日滿地紅旗,還一路高唱《義勇軍進行曲》。

  1947年,它被國民政府正式查禁,違者輕則嚴刑拷打,重則“人間蒸發”。至於那些偶然出現在舊文藝作品中的《義勇軍進行曲》,悉數進行消除處理。

  例如,1945年上映的美國電影《龍種》,內容講述中國軍民抗日故事,政治上可謂十分正確。只是國民黨敗退臺灣後,作為背景音樂的《義勇軍進行曲》成了麻煩。“警總”的解決辦法是,收集島內所有的《龍種》拷貝,銷毀這首歌的原聲音軌。

  如是嚴禁下,《義勇軍進行曲》在臺灣公眾場合消失了20多年。然而一場烏龍事件,令它因緣際會地被當局者重新提起:

  1974年11月24日,國民黨建黨80週年,臺視公司以特別節目“獻忠誠”。結果節目一播出,先把“警總”給嚇壞了—雄壯如雲的背景音樂,正是《東方紅》。

  本已不負責查禁歌曲的“警總”再次出手,把臺視給查了個雞飛狗跳,終於找到始作俑者:一位楊姓音效師。他沒聽過《東方紅》,只是在一張進口的背景音樂唱片中發現它的旋律不錯,就放進了節目裏;由於它是禁歌,臺裏從上到下都沒聽過,就這麼讓《東方紅》矇混過關。

  《東方紅》事件的深層原因在於,蔣介石統治晚期,臺灣政治氛圍表面上肅殺,實則日漸鬆弛。1973年,查禁歌曲的職責由“警總”轉移到“行政院新聞局”。“筆桿子”管理者只是下令歌曲出版、播送前一律事先送審,每週一次的審查會議也是敷衍了事,結果捅出了大婁子。

  事後,為了防止類似事件,有關部門組織了培訓班,播放《義勇軍進行曲》在內的一系列禁歌,供各機關、媒體“辨識”。

  至於那位音效師,再也沒有人知道他的消息。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