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   正文

政客只重選舉不管臺灣命運 經濟選民或發揮關鍵作用

2014年11月18日 08:18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郭臺銘:別逼我離開臺灣!請經濟選民站出來

  鴻海董事長郭臺銘與知名主持人陳文茜對談,中韓FTA對於和韓國出口貨品重疊性高達7成以上的臺灣衝擊最大,身為工商業大佬,郭臺銘忍不住説出重話,説他對臺灣經濟感到憂慮,擔心臺灣被邊緣化。(圖片來源:臺灣中天電視臺)

  台灣網11月18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九合一”選舉投票前兩周多,祖國大陸與韓國宣佈完成自由貿易協定(FTA)實質談判,臺灣産業界哀鴻遍野;滬港通剛好啟動,資金磁吸效應造成臺股猛跌。但這些影響臺灣未來10年命運的大事,政客們卻並不關心,他們只在乎選舉輸贏,只重視選舉結果對2016年“大選”影響。

  臺灣當局的財經官員提出許多具體數據警告在野黨與“立法委員”,如果“立法院”繼續阻擋海峽兩岸服貿協議、貨貿協議、“示範區條例”等法案,臺灣的經濟優勢將在1年內快速消失,GDP下降、貿易額降低、競爭力落後韓國10年。但一些具有特定立場的學者及媒體,竟然大言不慚地説:中韓FTA的影響微乎其微,當局蓄意誇大恐嚇民眾。

  鴻海董事長郭臺銘終於忍不住接受媒體採訪,説了諸如“不要逼我離開臺灣”、“臺灣沒時間了”等重話,表達中韓FTA對臺灣經貿造成影響的焦慮。他呼籲“經濟選民站出來”,做出理性的思考與判斷,共同拯救臺灣的未來。

  所謂“經濟選民”,是指投票意願受經濟利益支配的選民,誰的經濟政策能維護其利益便支援誰。據民進黨前主席許信良在2012年“大選”前所做的估計,臺灣約有150萬經濟選民,佔總體選民的10%。當年馬英九能夠大勝蔡英文80萬票,就是這群經濟選民發揮了關鍵性的效果。

  與政治選民相較,經濟選民更具理性。當臺灣陷入非藍即綠的認同型對抗難以化解時,需要經濟選民用理性的思考來解決政治僵局。哪個候選人當選後,會更注重廣大中産階級的經濟利益?哪個政黨執政後,會領導民眾減低中韓FTA的衝擊,讓臺灣經濟迎頭趕上?他才是經濟選民要支援的對象。

  報道認為,今年雖然是臺灣縣市等地方性選舉,選舉結果卻會決定臺灣發展方向,所以經濟選民出來投票對結果的影響非常關鍵。(台灣網 何建峰)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