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全球經濟動蕩中行進 2008誰來重整臺灣亂局?

2008年01月07日 13:43:00  來源:
字號:    

  揮別二○○七,迎向二○○八,坐著雲霄飛車一路驚叫的世界經濟,能在新的一年獲得喘息的機會嗎?目前看來,要將二○○七變調的經濟情勢拉回成長的軌道,可是“真拼”;內外交困的臺灣經濟,在指揮家未就位前,更難定調。

  臺灣《聯合報》今日社論説,對於二○○八,上至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中到主要經濟體國家統計機構,下至各個獨立的學術研究單位,異口同聲地預言今年全球經濟成長會減速,主因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的遞延效應持續發酵、油價依然居高不下、原物料供需緊張之勢未解,預防衰退的優先性已高於防範通貨膨脹。不過,對於最關鍵的美國經濟是否步入衰退、中國大陸經濟能否軟著陸,各方卻沒有一致性見解,甚且是南轅北轍;這是因為對眾多變數的預期出現歧異,例如美元、人民幣匯率走勢、消費需求的變化等;尤其是對各大經濟體間經濟政策的取捨與博弈,官方信心十足,民間卻憂心忡忡,而其成效對經濟的全球化運作卻是動見觀瞻。

  預測未來經濟情勢,本來就是件不容易、不討好,卻又一定要做的事;一組立論清晰的經濟預測,是政府、組織及企業使用有限資源的重要依據,不只是補強看得到的不足,更是為了達成所設定的目標與願景。無奈,真正改變歷史運作軌跡的,往往是完全出乎意料的重大事件,這也是經濟預測常做大幅修正的主因;例如引發亞洲金融危機的泰銖重貶、“九一一”恐怖攻擊、SARS風暴等,都曾將經濟情勢推離常軌。就像去年的美國次貸危機,原本市場認為不過是個區域性風暴,卻沒想到形 成金融颶風,不只吹散去年世界經濟的歡樂,還為今年的經濟罩上重重的陰霾。

  因此,社論認為,對於二○○八的臺灣經濟情勢觀察,須從兩個“未知”的層面來看。一個是沿著二○○七走過的軌跡,從“已知的未知”找方向。很明顯的,就外在環境而言,美國次貸風暴的擴散與演變列名第一。次貸危機表面上的傷勢是華爾街各大金融機構虧損纍纍,但更可怕的是金融交易的可信度下降,以及歐美各大中央銀行的監管能力公信力及局限性,在金融市場新秩序建立前,需要流動性的企業經營及並購活動都受箝制,經濟難現活絡;再者,原本高調行進的全球經濟變了調,油價回檔的預期又那麼遙不可及,更讓央行的貨幣政策在預防衰退、防範通膨間左支右絀。這些已知的不確定因素為全球經濟定下“動蕩中行進”的基調,也為臺灣外部需求的擴張帶來巨大的不確定性。

  社論指出,在臺灣內部,二○○七留下的待解難題實在不少,而且短期找不到答案。常言謂,股市是經濟的櫥窗;換個角度看,股市更是評價經濟表現的第一線裁判。根據統計,去年臺股全年上漲百分之八點七,在亞洲股市中倒數第二,外資凈買超金額也是近年最低;對照“主計處”發佈的去年經濟成長率百分之五點五,以及“行政院”以 “一週一利多”欲鼓動的萬點行情,真是狠狠地刷了臺當局一個大耳聒子。更甚者,去年底大漲百點封關的臺股,今年開紅盤日長黑收市,也多少預示了對這一年的不安。

  其實,去年臺灣對外貿易、上市上櫃公司盈餘都創新高,股市沒有看壞的理由;但是,“總統”大選、“立法院”改制重組帶來的財經政策巨大變化,諸如兩岸通航、開放陸客來臺、鬆綁西進上限、稅制及金融改革等,都可能出現天差地別的結果;正是這些政治牽動經濟的“已知的未知”,阻卻了投資人投向臺股的意願與勇氣。

  社論最後表示,然而,二○○八畢竟才剛開始。儘管從現今的時空眺望未來的舞臺,呈現的是指揮家未就位、團員未整裝、場布道具待重整的淩亂景象,但事在人為,一切仍未定調;尤其,還有“未知的未知”,那也許會是扭轉大局的真正利多。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