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股持續暴跌 政治清明時才是股價回歸日

2007年12月18日 14:35:00  來源:
字號:    

  昨天臺北股市一片腥風血雨,加權指數一口氣跌破八千一百點、八千點、七千九百點關卡,以七八三○.八五點收盤,總共下跌二八七.二三點。從十、十一月間,朝野樂觀預期萬點行情在望,到今天股價持續挫跌,甚至連八千點大關都不保,股市行情變化如此迅速、如此劇烈、如此悽慘,如果不是親眼見證,恐怕很難相信。臺灣《工商時報》今天發表社論説,面對心情跌落谷底的股民大眾,我們只能安慰理性、冷靜,靜待行情回復應有價位,不要盲目追高殺低,以免增加損失。

  一、兩個月間,股價從逾九千八百點高峰,持續、快速崩跌至七千八百點,一口氣減損兩千點行情,參與股市交易的投資人,平均每人可能都要分攤數十萬乃至近百萬元賬面損失。整體而言,如此的股災災情不可謂不嚴重。尤其很多個別股,譬如曾經受到特別矚目的所謂中國概念股,或者搭著特定題材發作的電腦資訊科技股、兩百元俱樂部成員股,更是跌得鼻青臉腫、血流成河。探討股價暴跌即使無益於行情的立即回升,但多少有助於了解事況、穩定軍心。

  社論分析指出,美國次級房貸風暴、中國宏觀調控,以及島內政經動蕩,都可能是這一波股價暴跌的主要原因,其他的各式各樣理由當然多少也會影響行情變化。首先,就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的衝擊而論,其嚴重性顯然遠遠超過當局當初的評估,事實上,我們認為後續影響尚在發展中,能否妥善結束以及是否還會臨去秋波,都有待觀察。自從次級風暴顯露跡象,開始肆虐,該報即曾多次在社論中提醒朝野,強調次級房貸風暴是美國經濟泡沫化的冰山一角,甚至憂慮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加上國際原油價格直衝百美元,有可能為臺灣帶來停滯膨脹危機。然而,卻很遺憾看到當局與民間輕鬆看待。譬如,一開始很多大型金控都一再強調並未波及,但一、兩個月下來,等到紙包不住火,只好吐實虧損三、五十億或更大數字。如此的損失,相對花旗集團、美林證券、瑞銀等直接災戶的股價動輒二、三十個百分點折損,雖然幸運許多,但上市櫃金融公司對投資標的、風險評估及掌控的能力,以及主管機關對國際經濟大勢的評價及掌握,實在令投資大眾無法放心。

  雖然美國布希政府採取了調降利率、爭取歐日央行連手挹注資金緩解流動性危機,以及凍結部分次級房貸戶利率五年的緊急措施,但誠如聯準會調降利率一碼後全球的失望反應,美國次級房貸風暴這一次闖下的禍端顯然太大了,不但美國金融産業與股票市場還在密切觀望後續的影響,美國經濟可能從而步上衰退的命運都很難排除。至於全球金融及景氣陰霾能否很快掃除,止血療傷時間能否縮短乃至痊癒不留下任何後遺症,都在未定之天,世人只能誠心禱告。

  其次,中國大陸擴大實施宏觀調控以及實行多項勞動、稅務新制。眾所週知,臺灣與對岸的經貿發展已經很難劃分,臺灣接單,海外生産比例高達四成七,其中絕大部份都是以對岸為生産基地。為了避免景氣過熱,中共持續實施宏觀調控,連續出臺包括貨幣緊縮、減少出口退稅、嚴格管制房地産買賣等措施,最近,更大幅修正勞動、稅務法制。臺商尤其很多上市櫃公司受其影響,在臺母公司股價自然遭到重擊。

  社論最後指出,臺灣政經動蕩,也必須為股市持續走低承擔一部分責任。因為“立委”及“總統”選舉屆至,民進黨執政團隊推出“一週一利多”政策助選,曾經為股市增加很多想像空間,並促使股價漲逾九千點。然而,一來這些利多都還在規劃階段並未落實,二來隨著選舉逼近,藍綠陣營廝殺激烈,政治“奧步”及謠言頻傳,不但傷害臺灣民主法治形象,更嚴重威脅政經穩定,股市自然以持續下跌反應人民的憂慮。必須強調,單單是島內政經不穩,股價要回升都很困難。因此,我們只能説:政治清明時,才是股價回穩日。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