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謝長廷開“幸福經濟”支票 畫餅充饑難兌現

2007年12月27日 14:09:00  來源:
字號:    

  歲末充滿節慶氣氛,連候選人也趕場湊趣。謝長廷日前參加了一場“我愛臺灣、幸福PARTY”晚會,以“幸福經濟”的主題向臺灣青年開出支票,包括:年輕人有房子住,租到便宜房子,人人有工作,不要成為債務奴隸。謝長廷説,當局應該鼓勵年輕人追求夢想,不應該只鼓勵拼命賺錢;當局有責任提供快樂的環境給年輕人,幫年輕人圓夢。

  臺灣《聯合報》今天刊登題為“希望落差社會如何兌現幸福經濟支票?”的社論指出,這是民進黨過去“總統”大選的“希望相隨,有夢最美”口號的翻版。不過,與此相對照的社會氣氛卻大不相同。臺灣就業市場最近出現了一些新趨勢與新名詞,都是根據“主計處”和人力調查相關資料而來。例如“跳跳族”,是指工作更換頻繁的族群;根據人力銀行業者最新調查,今年的應屆畢業生有將近四分之一至今未找到工作,淪為失業族,有正職工作者也有四成八離職求去。另外則是“主計處”最新調查顯示:今年“非典型就業”的部分時間工作者人數高達二十五萬兩千人,創歷年新高。

  狂歡派對主角的年輕人,可能也是當今臺灣最感倣徨的一個世代。人力資源業者針對畢業五個月的應屆畢業生進行的問卷調查發現,不僅二成三到現在仍未找到工作;即使找到工作,薪資也偏低,大學學歷平均只有二萬三千元,碩士學歷三萬四千元;低薪資成為青年工作不穩定的原因之一。此外,“主計處”調查所發現的部分工時工作者人數飆升,則是近兩年的現象。2005年只有十萬人左右,但景氣急凍,去年即超過二十萬人,今年再創新高,而職場品質卻越來越差。臺灣是世界工時最長的地區,近五年的平均時薪幾乎零成長;但即使最低時薪調整為九十五元,計時工卻反而擔心企業主將減少聘用人力。

  社論指出,學者對這些職場現象表示憂心,因為向下沈淪的不但是經濟景氣,也是一整個世代的前途與信心。以如此低的薪資水準,在現今物價飛漲的環境中,勢必生活辛苦,造成青年對前途和未來愈來愈沒信心。更糟糕的是,年輕人萬一短時間內找不到適合的工作,很容易因挫敗淪為長期失業者,陷入貧窮、濫用藥,甚至犯罪、自殺等惡性迴圈中。這不是出自象牙塔的危言聳聽,而是前車之鑒的嚴厲教訓。

  日本自泡沫經濟發生之後,負面影響從經濟面擴展到社會結構面;自殺人數、失業族、打工族和約聘人員、乃至家庭暴力的個案,都同步遽增。在青少年層次,則出現了放棄學習的學生,和大學畢業後的“單身寄生族”。日本社會學家山田昌弘轟動一時的“希望格差社會”,就在描述年輕人之間這種“失去希望,也就是認為即使努力也不會有回報”的心理現象。隔海與此間看似無關的情景,如今是否也在臺灣滋長?採用“中研院”二十年來調查臺灣社會變遷的資料所進行的研究顯示,民眾對於“除非碰上好運,一個人很難陞官發財”、“人與人之間再也沒有可靠而值得信任的關係了”等問卷題目的回答,呈現出民眾對自己人生的“控制感”和感受的“社會支援度”越來越低的趨勢。在日本因原先穩定的升學、就業管道搖搖欲墜所造成的“希望格差社會”,在臺灣是否也複製産生了具有嚴重“希望落差感”的青年世代?

  社論認為,謝長廷在此時所開出的“青年有工作,有房住”的支票,應是針對時下青年“薪資低,沒工作,寄生族”等現象所提出,儼然是畫餅充饑。因為,問題不能倒果為因,而是該如何對症下藥;“青年有工作,有房住”不是能即期兌現的支票,反而應追問“薪資低,沒工作,寄生族”等現象是誰人執政所種下的果。“總統”候選人承諾的“幸福經濟”顯非一蹴可幾,誰能帶領臺灣走出“希望落差社會”的困境?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