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馬淑靜:通貨膨脹當局無策 民眾痛苦指數飆升

2007-12-20 13:10:00
來源:華夏經緯網
字號

  十二月十七日臺北股市的加權指數從8100點一路暴跌到7830點收盤,總共跌了287.3點,次周週一剛開市又猛跌到7700點,有一發不可收拾之勢,股民們惶惶不安,不知所從。

  十一月間大家對臺灣股市還抱著極為樂觀的態度,盼望著今年年底之前加權指數可以衝破萬點,但股價由9800高峰快速崩瀉到7700點,使所有的投資人平均分攤,數十萬元甚至近百萬元賬目上的損失,可謂災情慘重。

  股市分析專家多將這一連串的股災歸咎於美國次級房貸風暴。每次美聯準會為次級房貸調降利率,隨即全球各股市就産生頗大的震蕩,歐洲、亞洲、美國本土股市一概不能倖免。世界上不少經濟學者也早有預言,目前美國次級房貸所曝露出來的問題,可能還只是冰山之一角,往後還會發生更多更大的衝擊,這看來都不是危言聳聽之詞。再加上國際原油的價格,一直朝著每百元美金一桶的高價竄升,對一個完全不生産石油的臺灣來説,進口能源是不可或缺的生命線,原油價格的波動,屢次都極敏感地反映在股市價格上來。受著這兩大經濟因素的夾擊,臺灣的經濟很可能正步入“停滯膨脹”的危險狀態,真是走到了那一步,想抽身就很困難了。

  但是臺灣當局和民間對於經濟學者提出“停滯膨脹”的警告置若罔聞。很多本地的大型金控公司一再宣稱,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和原油漲價都對他們的衝擊不大,幾乎未曾波及。直到這一兩個月,這些大金控公司才吐露真相,他們每家實際上已虧損了三五十億元或更多的錢。這種閃閃躲躲,不肯及時講實話的作風,令廣大民眾的心中産生問號,大金融控股機構對投資投標的風險評估及掌控的能力可靠嗎?他們對國際經濟大勢的了解深入嗎?資訊的掌握與分析等專業能力是否達到了國際水準?投資大眾有權質問他們,因為是這批人都在拿著小市民的血汗錢玩弄。

  臺灣當局的作為更令人髮指,他們持續地以經濟措施當成選舉工具,推出“經濟一週一利多”的政策為兩大選舉助陣。一時間的確把股市推抬超越了九千點,但是隨後的政策落實沒有一項到位,甚至於連具體規劃也見不到,等於是放空話愚弄民眾。再隨之而來的是選舉逐步接近,藍綠雙方互相攻擊,謠言不斷:宣佈戒嚴、延後選舉、二階段投票無效、暗殺、選前在臺海中線製造事端等等。民眾為之焦躁而憂慮不安,在這種情況之下,想使股市穩步上升實在很不容易。

  有人預言,臺灣的股市只有在臺灣的政治局面穩定之後,一切事務上了軌道,得到民眾認同,上下齊心真正努力為經濟打拼,那時候逐漸保值的股價才是真材實料穩紮穩打的真實價格。這個論點自有他的見地。那麼臺股市的穩定性只能等到明年三月底才見分曉,政治與經濟密不可分。

  臺灣老百姓還要面對連續五個月飆升的物價,前兩個月的物價更上攀了5%,十一月單月就漲了2.36%,物價的飆升創下了九年來的最高點,全方位的通貨膨脹已經抵達臺灣。通常對付通貨膨脹的經典方法是採用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即以“升息”來控制貨幣供給,使市場的資金趨緊,因而壓制投資購買房地産、購買昂貴耐久性貨品等支出性的花費,緩和供不應求的情況,物價自然就逐步下降。但是“升息”應當在一個景氣繁榮的經濟環境之下,方才最能奏效。

  當今的臺灣,景氣不振,投資方面已經有多年不見成長,貿然祭出“升息”法寶,會嚴重打擊臺灣的經濟成長率,一下子降到谷底。“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明白地表示,對抑制物價這件事,很對不起他束手無策,因為此事關係到臺灣的經濟成長率,誰也不敢碰它。換句話説,通貨膨脹連大總裁也一籌莫展,小老百姓只好咬緊牙關照單全收。因為現階段臺灣當局把年經濟成長率那個單一數據當做向國際間炫耀的成績單,當然比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要重要多了。

  於是臺灣民眾的痛苦指數(失業率加上通貨膨脹率),此刻正在迅速升高。

  (作者曾任臺灣美商美林證券公司總裁)


 

[責任編輯:張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