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民進黨專炒族群議題吸票 當選民都是傻子嗎

2007年12月24日 11:07:00  來源:
字號:    

  陳水扁日前表示,如果馬英九真的把臺灣當作故鄉,就應大聲説出,“我們的母親就是臺灣,臺灣不只是我們的故鄉,臺灣更是我們的‘國家’”。民進黨“正副總統”參選人謝長廷、蘇貞昌日前都表示,2008年“總統”選舉是對臺灣統派的最後一戰,民進黨若贏,從此不必擔心統派,因為中國國民黨在“總統”大選連三敗後,自然會去“中國”,改名“國民黨”。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今日刊載社評説,這己經不是民進黨第一次在重要選舉的時候操弄族群議題,他們一而再、再而三的進行族群動員,無非是希望選民能夠忘記該黨執政不佳的印象,在投下選票那一刻以情緒而非理智作選擇,進而使民進黨有繼續執政的機會。臺灣民眾已經給了民進黨8年的時間,難道還不夠民進黨人士展現其應有的執政績效嗎?如果8年不行,12年或者16年就行嗎? 

  世界上大部分民主國家和地區都有一些禁忌的族群議題,例如美國有黑白問題,歐洲各國都有少數族裔的移民問題,各國政治人物即使有心想要操弄,也是非常小心,避免承擔分裂社會的罵名。因此,該等地區的政治人物不會刻意操作族群議題。臺灣大概是少數的例外,每到選舉,“愛臺灣”、“臺灣人選臺灣人”、“選總統不是選特首”等口號就不絕於耳,攸關臺灣未來永續發展的經濟議題,反而退居次要地位。 

  如果臺灣擁有各項天然資源,如中東地區,光靠開採油源就可吃喝不盡,政治人物若不重視經濟發展,倒也情有可原。偏偏臺灣沒有什麼天然資源,所有的經濟發展都必須靠胼手胝足打拼而來,即使努力都不見得有成效,何忍在族群議題上虛耗,如果口説愛臺灣就能使臺灣民眾的生活大幅改善,沒有人會反對每天大喊幾聲“愛臺灣”。實際的情況卻是喊完之後,還是必須面對臺灣經濟發展停滯、所有都漲只有薪水不漲的問題。 

  社評指出,民進黨繼續操弄族群議題,當然是因為他們認為此議題有利吸引選票。如果明年選舉操作族群議題仍然有效,今後臺灣每到選舉就出現的族群動員就不會停止,臺灣也將無法有效進行經濟發展政策的辯論,這對臺灣未來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唯有馬英九勝選,才能避免臺灣選舉繼續被族群議題綁架。因為馬英九勝選的意義,代表廣大的臺灣公民重視經濟議題更勝於族群議題,族群議題不再是他們投票優先考慮選項,如此就能破除少數人士在族群議題方面的迷失, 

  臺灣的經濟競爭力往往被拿來與韓國相提並論,臺灣各項競爭力指標向來不輸韓國。不過,今年世界經濟論壇所公佈的報告,臺灣的競爭力排名卻落後於韓國。臺灣由領先到落後,很大的原因就是受到族群政治的影響。韓國最近幾年的經濟表現,的確比臺灣來得好。即使在經濟表現較好的情況下,韓國選民都還要選擇與經濟靠攏。臺灣經濟欲振乏力,就更需要精挑能為臺灣經濟注入活力的組合擔任“正、副總統”,唯有臺灣民眾重視經濟議題,族群牌也才會因此失效。選民手中的選票到底要支援誰,答案應該再明顯也不過了。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