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海峽時評

臺媒:國際不利因素增多 警惕臺灣經濟滯脹

2007年11月20日 10:13:00  來源:
字號:    

  臺灣《工商時報》19日社論説,最近美國經濟受次級房貸風暴的衝擊持續擴大,美元匯價大跌,國際油價又大幅飆漲,儘管很多國際機構及專家學者認為全球經濟尚不致受這些負面因素影響而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及衰退問題,然而,必須提醒當局,像臺灣這樣高度依賴對外貿易及能源進口的海島經濟,沒有本錢過於樂觀,未來絕不能排除臺灣發生成長停滯及通貨膨脹並存的“停滯膨脹”(stagflation)的嚴峻情勢。

  社論指出,提出警告,絕非危言聳聽,而是根據以下對國際經濟的幾個觀察:第一,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不僅超乎預期,而且還在持續擴大。自今年七月底次貸危機爆發迄今,美國聯準會已兩度降息,而且多次對金融市場挹注龐大資金,其頻率及注資規模皆遠超過二○○一年“九一一”事件後聯準會的應急措施。最近美國金融機構最新財報揭露因次貸風暴認列的虧損遠高於預期,且後續虧損還可能繼續擴大。金融業是近年美國經濟成長的主要推手,金融業的慘況無疑大幅升高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日前美國著名投資機構高盛證券的專家估測,次貸風暴將陸續造成美國金融機構高達四千億美元的虧損,並迫使美國投資人減少借貸金額二兆美元。如果此一影響在短期內發生,將使美國經濟大幅衰退;即使時間拉長,未來二到四年美國經濟亦可能陷於停滯。

  第二,全球股市大幅回檔的風險及後遺症快速升高。美國經濟走疲,已影響美國股市表現,儘管九月十八日美國聯準會降息後,美股一度再創歷史新高,但是,次貸影響擴大已造成美股的龐大賣壓,美股持續修正的機率愈來愈高,對全球股市的負面影響難以避免。而很多投機客認為已與美股分道揚鑣的大陸及香港股市近來也開始大幅回檔,上海證綜指數已從六千多點回跌至五千三百多點,港股從三萬多點回跌至二萬七千多點,目前回檔如果引發股市泡沫全面崩潰,亦不令人感到意外。假如全球股市若大幅回檔,投資人財富縮水的效應,勢必導致全球經濟成長及貿易的減緩。陸股泡沫崩潰對大陸經濟的衝擊亦難避免,大陸超過10%的高經濟成長率將很難持續下去。

  第三,美元持續貶值升高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美元長期貶值趨勢肇因于美國長期貿易逆差及財政赤字,不過,各國政府及投資人對美元並未喪失信心,持有美國公債及美元資産仍是近年亞洲各國政府的首選;全球資金仍持續涌入美國股市。然而,次貸風暴不僅讓美元加速貶值,而且因為聯準會持續減息及世界主要機構皆不看好美國經濟,各國政府及投資人對美元的信心已瀕臨崩盤,美元跌勢似一發不可收拾。這樣的變化對全球經濟及金融市場帶來高度的不確定因素,無可避免地也會加深對股市及經濟的衝擊。

  第四,高油價的陰影揮之不去。近來國際油價持續飆高,一度逼近每桶一百美元,上周油價雖然回跌,但仍在每桶九○美元上下盤旋。國際油價的淩厲漲勢,儘管與短投機因素有關,但新興市場包括中國大陸、印度等能源需求持續增加,加上産油國家地緣政治因素,隨時都可能有突發因素導致原油供需嚴重失衡,因此,油價即使短期回跌,中長期上漲趨勢已無法逆轉,那些高度依賴進口能源的國家,無可避免將面臨強大的通膨壓力及經濟衰退的風險。

  第五,高糧價加深進口國的通膨壓力。因為油價上漲引發各國利用農作物發展生質能源,再加上人口眾多的中國大陸、印度經濟崛起、民生富足後對糧食需求大增,相對上,因為溫室效應造成氣候失常致令糧食經常歉收,糧食供需失衡情況日益嚴重;近來糧價飆漲更甚于油價,帶給進口國的通膨壓力亦不下于油價。

  近年來臺灣經濟成長幾乎完全依賴出口,直接或間接經大陸或第三地出口至美國市場的比重超過總出口值的一半以上;臺灣股市受到美國及陸、港股市的影響亦最大;臺灣百分之九十九能源仰賴進口;對糧食、飼料等大宗物資進口的依賴程度亦居高不下。現在美國經濟轉壞,美股及陸、港股市雙雙下跌,油價居高不下,糧價節節上升;加總這些不利因素,臺灣發生停滯膨脹的風險無疑愈來愈高。社論最後呼籲當局,不要再沈迷于“一週一利多”的短線操作,而需正視外在經濟風險的不斷升高,儘速研擬全盤因應對策,才能降低臺灣經濟的風險,讓已經習慣苦日子的升斗小民可以維持最起碼的生活尊嚴。

 

[責任編輯:張弛]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