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時事  >   熱點聚焦  >   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  >   最新動態  >   正文

文化名家熱議中國文化網路傳播

2015年12月18日 15:25 來源:央視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央視網訊(記者 李文亮)習近平主席在第二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開幕式致辭中説,發揮網際網路傳播平臺,讓各國人民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2月17日下午,在大會“中國文化網路傳播”分論壇上,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等國內文化名家齊聚盛會,對中國傳統文化與網際網路傳播議題發表了精妙見解。

  于丹教授以《怎樣講好中國故事》為題,甚至談笑風生地講起了段子,博得在場嘉賓的陣陣笑聲。在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中國文化精髓之後,于丹説起了網際網路時代的故事表達。“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網際網路讓我們真的做到了視通萬里。整個世界在溝通上越來越可以借鑒,但是每個民族都在提供著自己的價值觀,觀乎人文就是網際網路給我們的觀察,大會真正的價值在於把這樣的觀察之後的共同價值觀凝聚起來,這是今天網際網路的使命。

  中國文化網路傳播研究會秘書長、法人代表金海峰介紹了“網際網路+國學”的一系列舉措,下一步還準備做一個高端智庫,融入一批專家,研究中國文化怎麼在網路上進行傳播。金海峰表示,因為有了網際網路,中國文化向海外傳播就非常便捷。他們發起的中外文化書院聯盟,現在已經有5家一起合作,準備做到50家。

  鳳凰網總編輯兼副總裁鄒明表示,最近二十多年來,民間的國學熱持續升溫,中國政府特別是以習近平為代表的國家領導人,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弘揚越來越重視。隨著“網際網路+”的深入人心,隨著新媒體傳播的縱深推進,相信中華傳統文化一定會融入到世界的普遍價值中。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教授張志安認為,不僅要鼓勵政府通過各種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對外傳播,還應該更多地借助於企業、社會組織、意見領袖等多元主體進行傳播。

  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史安斌表示,隨著“一帶一路”戰略部署的全面實施,我們可以預期一種“中式全球化”模式也會在媒體和傳播領域逐漸成型。它不同於歷史上出現的“英式全球化”和“美式全球化”模式,後兩者依靠的是政治、經濟和軍事等層面的征服,中式全球化與中國古代的絲綢之路類似,更倚重商貿和文化的互通互聯,最終實現的是人類不同群體和文化的共生共榮。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張頤武認為,現在的問題一是文化文學的影響怎麼提升,提升到更好的高度,另一個是需要更好地打通這些路徑。網路的出現給中國文化的創造提供了非常多的可能性。中國網路文學已經創造了世界上從來沒有過的經驗,形成了浩瀚的資源。 

  最後,金海峰還和各位主講嘉賓一起,共同公佈《網際網路傳承優秀文化倡議書》。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基金會也聯合100家單位,共同發佈了《讓網際網路成為愛的海洋--發展網路公益倡議書》。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