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文化科教

臺灣百年男校招女生 部分女校仍在堅持

2016年08月28日 08:23:2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臺灣百年男校招女生 部分女校仍在堅持

  臺北市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北一女)的學生在校園中。黃少華攝

  男校女校雖然是起源於上上世紀的概念,但在臺灣卻相當程度地保留著,目前臺灣仍有24所男女分校的高中(職),且這些學校多為明星高中,其魅力絕不低於名牌大學。比如著名男校建國中學、高雄一中、臺南一中,馬英九、丁肇中、白先勇、羅大佑、李安都是這些中學的校友;而著名女校有北一女、中山女中、臺中女中,女兒在這樣的中學是全家的驕傲,馬英九在競選時都要提到自己的姐姐、女兒清一色畢業于北一女,北一女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男校招收女生

  近日,1898年建校的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建國中學)表示將打破建校以來100多年的男校傳統,“科學班”從明年起招收女生。“科學班”是臺灣特色教學政策下的設置,為數理科成績優異的學生提供特殊課程與安排,高一、高二就學完高中數理科全部課程,高三預學大學課程,並進行專題研究,高中畢業後可根據平時成績和研究成果升入大學。因為教育部門對“科學班”有補助,開辦“科學班”需主管部門核準,臺灣只有9所高中設“科學班”,“科學班”大多是男女合班,只有建國中學一直堅持不招女生,主管部門幾年前就強調“科學班”有限,本著男女教育平等的原則,“科學班”應打破分校傳統不分性別優先錄取。

  現在建國中學終於同意“科學班”招收女生,雖然女生仍然是絕對少數,但對這所百年男校來説也是挑戰,比如學校要設立女生衛生間、游泳池女淋浴間等設施,老師要調整與女生相處的心態,也有家長擔憂在男女性別嚴重失衡的校園裏,學生們能否做到課業不分心。

  女校還在堅持

  在男女平等成為主流價值的現代社會,臺灣傳統的分校制已經悄然改變,單一性別學校逐年減少,小學和高校都已合校,分校的初中還有9所,高中不算建國中學還有23所。合校也要經過一個調適期,甚至校名都要變更。比如臺南的家齊女中2年前開始招收男生,但校服和書包上都有“女中”字樣,男學生身穿“女中”校服一定彆扭,今年新學年家齊女中改名家齊高中。有些女中雖然沒改名,但已招收男生,像臺南女中、長榮女中、新竹女中等。

  臺灣現有的單一性別中學,女中多過男中。建國中學突破百年傳統後,與臺灣領導人辦公室“住隔壁”的北一女(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是否改變成為看點。北一女校長楊世瑞向外界表示,女中都沒有“科學班”,但北一女的數理科無論是升學還是特別教育都是最優秀的,教育部門不要把辦教育拘泥在性別問題上,應給學校空間發展特色教學。言下之意,堅持現狀,不招男生!

  同為明星中學的高雄女中校長也表示:“雄女就是雄女,不為迎合什麼而招男生。”高雄女中辦校92年,延續女校傳統,學校認為當下的社會,女校不是“尼姑校”,不可能封閉辦學,也不會造成性別不平等。學校學風自由,與包括男校在內的交流競賽活動很多,女生在課外也有機會與異性相處。女校環境單純,利於求學。宜蘭縣唯一的女校蘭陽女中也堅持“不會開放招收男生”,辦校78年以來,蘭陽女中的特色就是訓練女性才能和校園裏的女生情誼。

  分合仍有爭議

  分校與合校,映射不同年代的社會觀念與風氣,百年前的分校是因為男女交往受限,在社會分工和家庭角色上也有天差地別,要在相對封閉的環境裏接受不同領域的訓練;隨著男女平權平等觀念的普及,女性走入男性過往獨佔的經濟、法律、科學甚至軍事領域,男女差距縮小,合校成為風氣。但也有研究者從教育的角度提出,分校並不是簡單的“不平等”,而是尊重差異,維護女性安全、教育權益。男女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發展先後有別,男女合校會造成一方在某一階段或某些科目上淪為弱勢,令其失去自信,學校根據男女性別差異施教不是壞事。也有研究者拿出調查數據顯示,分校的學生成績高於合校生,分校更利於青春期的男女學生專心課業。

  當然,合也有合的理由。有人提出如果學生不了解異性,沒學會兩性相處,將來的人生和職場都會遇到障礙。是分是合,看來沒有絕對的標準,還是要看辦學效果。像建國中學這麼強的中學,無論分校還是合校都會有人搶著上,同樣,堅持不合的北一女也絕不愁嫁。

  臺灣媒體報道,已經有女生積極備戰,希望成為建國中學的女生。有建國中學的男生表示,“科學班”和男女沒有關係,和興趣和能力有關係,“如果考得上,就來讀吧,樂見其成”。女生進入建國中學,好像事不大,但也是百年一見啊!記者 陳曉星

[責任編輯:尹賽楠]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