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文化科教  >   正文

臺灣南管藝術"天后"王心心講述南音漂流之旅

2015年11月02日 08:1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南管藝術“天后”王心心福州講述南音漂流之旅

  11月1日晚,清代福建四大書院之一的福建省圖書館正誼書院迎來了3位臺灣藝術界的重量級人物。主講人、臺灣南管藝術“天后”王心心,攜手《南管詩意——王心心作場》音樂會導演、臺灣雲門舞集第一代舞者吳素君,臺灣最具影響力的無器樂伴奏人聲合唱樂團Voco Novo團長劉鬱如,齊

  清代福建四大書院之一的福建省圖書館正誼書院,1日晚迎來了3位臺灣藝術界的重量級人物。主講人、臺灣南管藝術“天后”王心心,攜手《南管詩意——王心心作場》音樂會導演、臺灣雲門舞集第一代舞者吳素君,臺灣最具影響力的無器樂伴奏人聲合唱樂團VocoNovo團長劉鬱如,齊聚書院共話世界非遺南音的漂流之旅。

  據介紹,南音發源於福建泉州,又稱“弦管”、“南管”,是中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漢族古樂,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

  王心心,被譽為臺灣南管藝術“天后”、當代華人最重要的南管音樂家,是南管界少見“坐遍五張金交椅”的音樂全才。2002年創立“心心南管樂坊”,致力於南管教學與推廣工作。

  主辦方表示,此次來自臺灣的王心心女士攜手二位嘉賓在福州舉辦專場講座,意在推廣南音文化,讓更多的民眾了解在南音當代的傳播狀態與重生經歷。

  王心心女士稱,這次將在在南音的故鄉演出,感到特別激動和興奮。20年前,自己因為南音而去了臺灣,今天又帶著南音回來,心情特別五味雜陳,《南管詩意》這個作品代表了一部份的我,我的創作、成長和改變……。

  講座中,三位來自不同藝術領域的臺灣女子暢談她們奇妙的跨界合作,解密傳統南音如何與現代詩歌、舞蹈及音樂相交融的探索歷程,為福州聽眾帶來了一場大師級的南音導賞講座。

  現場還宣佈王心心女士的南音彩鈴首次在大陸上線,提供福建移動用戶免費下載使用。

  近200名熱愛傳統文化的福建民眾,通過微信微博等網路報名渠道,共聚現場。聽眾中既有鋼琴已過十級和學習琵琶多年的初中生,也有五、六十歲慕名而來的福州十番音樂的老藝人。報名聽眾平均年齡僅約32歲。

  福州市民黃先生表示,偶然公出的機會,自己在泉州文廟旁欣賞了泉州南音傳習社的演出,自此以後琵琶、拍板、三弦的旋律一直在心中揮之不去。今晚借講座的難得機會,對福建本土如此高雅而有風骨的藝術有了更直接深入的了解。希望自己也能成為南音的傳播者,將這一份感動傳播出去,同時十分感謝省圖舉辦如此精彩而有意義的活動。

  現場,兩位來自福建農林大學的大學生相伴而來,他們表示自己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對於具有濃厚文化氣息的講座抱有百分百的激情,雖然今天講座的內容還不能全部真正領悟,但是與學校的教學相比,是一種全新的體驗。

  “今晚,臺灣3位藝術家在百年書院夜聊千年南音,正誼書院與臺灣的文化交流已經起步,百年書院將力爭開展更多高水準的兩岸文化交流活動。同時,也借講座之機,特別策劃和推出臺灣王心心的南音彩鈴,以期讓南音融入當代人的日常生活,讓每一個喜歡南音的人,通過使用南音彩鈴能成為南音非遺新的傳播中心,南音傳承和跨界創新並不僅僅是藝術家的專利。”福建省圖書館副書記陳吟説。

  據悉,此次來福州,王心心女士將於11月3日晚在福建大劇院舉行《南管詩意——王心心作場》專場音樂會,傳統南音與臺灣詩人余光中的現代詩歌,以及源於西方的Acappella無伴奏合唱第一次融合在一起,福州市民將欣賞到一場傳統與現代相交、復古與創新兼具的音樂會。(劉可耕 林益莉)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