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文化科教  >   正文

海峽兩岸業界海口探討瓊臺光伏農業發展

2015年10月21日 08:2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瓊臺光伏農業發展座談會20日在海口召開,臺灣地區和海南省內外光伏農業專家、學者、業者30余人,從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等角度對當前光伏發電用地綜合利用模式類型進行探討,以推動瓊臺經濟交流合作和光伏農業産業雙贏發展。

  海南省農業廳對外合作處處長黎民英介紹,光伏農業是將太陽能發電廣泛應用到現代農業種植、養殖、灌溉、病蟲害防治以及農業機械動力提供等領域的新型農業,以實現“農業發電兩不誤”。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口不斷增加,土地更需高效利用。”黎民英説,光伏發電用地綜合利用模式是伴隨著光伏發電而産生,即充分利用光伏組件下的土地空間,選擇合適生長的動植物與微生物種類,進行科學合理的種植、養殖,建立一個良好的生産和經營系統。

  然而她也提出,近年來,海南陸續建成數個中小型光伏發電站,但其中採取土地綜合利用模式的比例低於總量的50%,並且綜合利用模式十分單一,農業效益産出勉強達到收支平衡或負效益,制約著海南省光伏農業産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海神航太新能源有限公司是海南目前建成最大的瓊臺合作光伏農業企業。該公司市場運營總監徐淑通告訴記者,其公司在東方市利用850畝地投資光伏發電的同時,對農地進行綜合利用,經過一年的嘗試,今年下半年扭虧為盈。

  “之前這800多畝地種的是甘蔗,産量一般且收入低。我們嘗試在光伏組件下的農地種植鳥巢蕨、龍血樹和海棠等觀賞性植物或中藥,經濟效益大大提高。”徐淑通説。

  臺灣屏東科技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劉文斌在海南從事農業20多年,他借鑒臺灣經驗提出,光伏發電用地可綜合利用中棚頂發電,太陽能棚架下可種菇類等耐陰作物,如咖啡、中藥、草莓等;建設以綠能為主題的休閒農場,推動集高效種植、農業科普、休閒觀光于一體的新型農業項目,提高農民所得。

  “光伏農業作為朝陽産業,發展潛力大。目前海南的光伏農業現狀是,發電效益好,但農業部分需要加強改進。”海南省臺辦副主任王克禧稱,臺灣光伏農業起步早,技術設備先進,可以為海南發展提供借鑒。(記者 張茜翼)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