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文化科教  >   正文

首屆在臺陸生:畢業啦!去哪了?(圖)

2015年07月09日 10:2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首屆在臺陸生:畢業啦!去哪了?(圖)

  臺灣大葉大學的陸生與臺灣同學相處融洽。 資料圖片

  鳳凰花開,驪歌初起,一年一度的畢業季又至。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臺灣各大專院校的畢業典禮,多了大陸學生的身影。4年前,700余位大陸學生跨海來臺就讀臺灣多個大學,如今他們已屆畢業。此時此刻,有些人選擇留下讀研,有些人選擇出國深造,還有些人選擇回到大陸就業。不管如何,臺灣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記,當回首來時路,每個人心頭都有別樣感覺。

  近半陸生留臺讀研 

  2011年被稱為“陸生赴臺元年”,那一年,臺灣教育主管部門公佈《2011年招收大陸學生規定及簡章》,開放陸生赴臺就讀大學、碩士及博士班,而在此之前,大陸學生只能以“交換生”的身份赴臺灣高校短期學習。2011年陸生報考臺灣大專院校者共1904人,錄取1265人,最終實際註冊人數為928人,其中有700余位為大學生。他們的到來,引起了臺灣社會的高度關注,臺灣大學第一屆陸生的入校見面會,曾引來島內80余家媒體採訪。臺灣方面陸委會文教處處長華士傑説,以這一批陸生赴臺為突破,兩岸實現了高等教育的雙向交流,這是兩岸交流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事件。

  4年來,首屆大陸學生克服種種困難,以他們的勤奮、好學、執行力和行動力,獲得臺灣師生和社會各界的美譽。華士傑對首屆大陸畢業生的評價是“非常優秀!”他説,“這4年來,有些陸生寫書記錄在臺讀書的經歷,有些積極參加學校社團和公益活動,深入了解臺灣社會,取得了令人稱讚的成績。”

  在4年學業結束之際,有些人選擇留下讀研,有些人選擇出國深造,還有些人選擇回到大陸就業。據臺灣教育部門的統計,今年畢業陸生有684名,其中有349人報考臺灣的研究所,312人獲錄取。回大陸攻讀碩士者47人,至港澳地區攻讀碩士者14人,至其他國家和地區攻讀碩士者129人,其他規劃者(包括回大陸就業)145人。臺灣的大學校院招收大陸地區學生聯合招生委員會(簡稱陸聯會)總幹事張鴻德説,在大陸就業市場,學士和碩士的起薪差距大,陸生在臺灣讀完學士後,要回大陸考研很困難,因此他們中許多人選擇留在臺灣升學,等拿到碩士後,再回大陸就業,薪水會比較高。

  銘傳大學大陸教育交流處顧問蕭耀文介紹説,銘傳首屆68位大學畢業陸生中,有26位在臺灣讀研,其中14位申請到美國的紐約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名校深造。臺灣的元智大學首屆陸生共28人,其中17人已考上研究生,將留在臺灣或前往海外攻讀學位,其他人則將返回大陸就業。來自福建的陳天齊同學考上了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選擇留臺深造的他,曾在力翰文創擔任1年志工,平日週末接受培訓,寒暑假時帶小朋友到臺灣各地舉辦宿營。他説,透過志工服務學到表演技能、帶隊技巧等。來自福建福州的黃媛媛在元智大學管理學院就讀,已考上成功大學企管碩士班。她説,臺灣花費很高,她運用課堂所學,掌握消費者心理,兼做淘寶生意,在臺灣蒐羅“偶像天團”早年的限定版專輯或周邊商品,把商品寄回上海、北京等地,賺取中間的利潤。

  畢業出路兩岸關心 

  “這幾年,上海市的臺胞服務中心都十分關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為了幫助我們就業,寒假回上海的時候,還專門召開與臺商的見面會。”輔仁大學廣告係的上海籍畢業生李天佑選擇了回上海擇業,之所以沒有繼續選擇留在臺灣深造,是覺得廣告這門專業實務很重要。在臺灣期間,李天佑曾經擔任上海赴臺學生會會長。

  其實這幾年凡是有陸生赴臺就學的省市臺辦,都十分關心陸生的學習和生活,並未雨綢繆協助這些學生回大陸充分就業,為此這些省市的臺胞服務中心利用寒暑假為陸生舉行臺資企業就業對接座談會。

  與此同時,臺灣的相關部門也積極幫助陸生就業。不久前,首場由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與海基會合辦的“2015大陸臺商菁英招聘會”在海基會大樓舉行,台塑集團、可成科技、昶輝集團、臻鼎科技、天津臺商協會、蘇州臺商協會等29家臺商、臺協參與,有企業開出含津貼年終百萬年薪的條件,吸引數百位陸生與臺生參加。

  參與招聘的四川遂寧臺商協會會長顏美雲認為,大陸員工比較近利,學到一點點就覺得很厲害,就想跳槽,她希望臺灣培訓的陸生能把眼光放遠一點,就算要創業,也要到企業裏先學習本領,她強調最重要的是“觀念養成”。記者問,如果兩位大陸青年,一位臺大畢業,一位北京大學畢業,如何選擇?顏美雲表示,會優先選擇來臺念過書的大陸青年。大成集團大陸餐飲事業群執行長余瑞璘也認為,在臺陸生了解臺灣企業狀況,在臺商徵才上較具優勢,起薪約在人民幣5000元左右。

  臺灣的私立大學校院協進會理事長、中國文化大學校長李天任表示,4年前陸生們來臺“不是猛龍不過江”,今天則要“縱虎歸山”,幫助企業如虎添翼。他説,隨著臺資企業人才需求逐年增加,擁有4年臺灣經驗的陸生將是兩岸企業珍貴的人力資源。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則表示,衷心希望在臺陸生回到大陸之後,都能夠找到發揮自己專長的崗位,希望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學到的才華,能夠在大陸發展建設中得到充分施展。他説,當然,我們還希望他們能夠把在臺灣就學好的感受和經驗帶回來,繼續加強與臺灣同學之間的聯繫,為兩岸交流合作貢獻心力。

  陸生赴臺再創新高 

  7月2日,臺灣第五屆大學陸生招生放榜,陸聯會表示,本屆大學陸生招生報名人數達4817人,再創歷史新高。

  陸聯會表示,本屆首見所有招生學校共135校都有人填志願。陸聯會綜合業務組組長陳順智介紹説,根據陸生填志願規定,每位陸生可選46個志願科系,公立大學只能填10個志願,私立大學可選36個。據陸生填志願科系總數排名,獲填最多志願的學校依序是淡江、銘傳、逢甲、文化,其中淡江已蟬聯多年冠軍,銘傳從3年前排名第六一路衝上第二位。陸生填報志願科系的排名依序是:財務金融、電子工程、企管、外國語文,和前幾年相比改變不大。來自浙江、福建的生源佔總報名人數的2/3,其中以浙江1746人為最多。

  不過,在陸生赴臺就讀熱潮中,島內外輿論也再次呼籲臺灣方面能夠採取實際措施,儘快取消不合理的限制,給予陸生在臺就讀合理的待遇,維護和保障他們應有的權益。臺灣《聯合報》刊文表示,臺灣對陸生設下了許多限制,因為很多人把陸生看成“搶教育資源”“搶工作機會”“搶醫療資源”的外來者,卻從未以更高的角度看待陸生來臺求學的意義。文章説,臺灣應拿出自信,才能吸引更多優秀陸生來臺求學,“三限六不”的鐐銬該鬆綁了。

  臺陸委會發言人吳美紅表示,臺灣教育主管部門已會同相關主管機關積極檢討放寬,如擴大採認大陸學歷、增加招收陸生總量、放寬陸生報考技能檢定考試、開放陸生擔任與學習相關的研究助理、持續簡化相關入出境程式等。華士傑也表示,這幾年,我們希望能努力創造一個讓陸生在臺順利就學、發展的良好環境,鼓勵更多的大陸青年來臺灣求學。

首屆在臺陸生:畢業啦!去哪了?(圖)

  陸生參加臺資企業招聘會。資料圖片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