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文化科教  >   正文

通訊:在傳統中尋找力量的臺灣優人神鼓

2015年05月15日 08:3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作為一支遠離塵囂、隱居在山林中的表演團體,臺灣優人神鼓在暌違上海5年後,再度攜新作《時間之外》亮相上海文化廣場。14日,劇團創辦人劉若瑀、音樂總監兼主演黃志群接受了中新社記者獨家專訪,講述他們如何于傳統和自然中尋找力量。

  創立於1988年的優人神鼓是一支十分獨特的表演團體。十多位成員遠離繁華的臺北,駐紮在木柵老泉的原始森林中。他們每天在山上打拳、打坐、打鼓,女生束髮,男生光頭,生活極其簡單。在訓練初期,很多人會被這種苦行僧式的訓練生活嚇退。

  劉若瑀不贊成用“苦”來形容優人神鼓的風格。她解釋説,“優人”是古老的表演者,“神鼓”指一個人在最大的放鬆和警覺中,透過內心的寧靜,將擊鼓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演員的肢體動作、舞蹈與擊鼓融為一體,實際難度是相當高的。這便要求演員在擁擠紛亂的世界能夠保持內心的寧靜。在大自然的浸潤中,演員的心思變得越來越細緻,對音樂的掌握也更敏銳。在舞臺演出中,完全看不出演員訓練的清苦,而是積澱沉下的內在沉穩。

  與一般的中國鼓樂、日本太鼓完全不同,看完優人神鼓的作品不會感覺到激動和振奮,反而特別沉靜。簡單的大地色系寬袍大袖,對鼓也不加修飾,演員落去頭髮也是為把髮型傳遞出的外在資訊消滅,進而專注到人的內心。

  製作《時間之外》前後花費了四年多時間。黃志群介紹,演員首先需透過認識自己,覺察自已內在的存在狀態,經過長時期間演練才能精確呈現。這種舞蹈叫做“神聖舞蹈”。一般舞蹈是追尋美的向外表達,神聖舞蹈則是舞者向內追尋的過程,某些舞蹈的韻律是以嚴格界定好的動作和路徑組合而成,好像太陽系諸行星的運作。因而舞美上運用科技影像技術,建構出多元層次的舞臺,透過投影及鏡面地板的運用,營造出超脫於時間之外的宇宙時空,與科技做深度的結合,但不影響演員的力量。

  在大陸巡演前夕,劉黃二人對這部作品剛巧又有了一個新的構想。黃志群給全劇6個段落都加上了朗誦文字,提煉出每個段落的意境,讓作品更加完整。“這種‘千江流水千江月’的意境,同樣文化背景的人最能理解。”黃志群表示。這一全新設計的版本還將於9月赴巴黎、10月赴倫敦演出。

  與“時間之外”相對的,是都市人在焦躁糾結的氛圍中的“時間焦慮”。主創表示,觀眾只需帶著心走進劇場,而不是帶著頭腦,感受失去的“真我”。(完)(記者 鄒瑞玥)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