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文化科教  >   正文

臺灣高校博士班招生陷入困境 臺大清華招不到學生

2015年01月24日 16:1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2014學年度,臺灣有29個博士班註冊率挂零,高校博士招生面臨困境

2014學年度,臺灣有29個博士班註冊率挂零,高校博士招生面臨困境。(臺灣《中國時報》資料圖)

  台灣網1月24日消息 臺灣《中國時報》24日刊文分析島內高校博士班招生困境。文章摘編如下:

  自從五年五百億元“邁向頂尖大學”計劃後,各大學為增加研究産出,紛紛增開博士班。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日前公佈2014學年各大專校院係所註冊率,公立大學居然有29個博士班註冊率挂零,説明已超額擴張。這29個班級分佈在12所學校裏,其中不乏臺灣大學、臺灣清華大學、臺灣成功大學、臺灣交通大學等島內頂尖大學。

  臺大博士生年産量破千

  臺灣教育主管部門將問題核心直指“少子化”,在15日的全臺大專校院校長會議中宣佈,未來10年將減少招生名額。但這真的只是少子化的問題嗎?

  臺教育主管部門負責人吳思華2014年11月就已針對“流浪博士”的狀況提出警訊,指出各大專院校一年招生6800名博士,畢業5000名,但學校的博士職缺頂多只有800名,還要與赴島外讀博回來的人搶飯碗。

  博士的“出路”並不多,現今除了大學教授以外,已鮮少有行業會要求博士學歷。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博士班?研究高教問題多年、臺灣輔仁大學社會係教授戴伯芬指出,“是為了爭取教育經費補助”。

  “以前大學是以培養人才為導向,但自從教育部門開始五年五百億元的‘邁向頂尖大學’計劃後,慢慢轉以研究為導向,競爭各項指針成績、在國際期刊曝光,來爭取分配的預算”。戴伯芬提到,各大學增加研究産出的方式就是增開博士班,“理工科尤其嚴重”。許多研究生必須花很多時間替老師做研究,形成“博士勞動力”,也造成博士班超額擴張的現象。

  攤開臺灣教育部門公佈的2014學年度博士班核定名額,全臺6841個博士名額中,臺灣大學就佔了1008名,將近15%;而連全部私立學校加起來都只有1249名。

  戴伯芬也提到,對於博士就業管道愈來愈不通暢,也是降低學生就讀意願的原因。臺灣交通大學環工所招生承辦人就提到,學校整體研究所招生的狀況都不是很好,連碩士班學生都不願意繼續升學,“我們學校臨近新竹科學園區,大家都想早早畢業去工作”。

  臺灣清華大學統計所也提到,碩士學生就已有很好的出路,所以相較于碩士班的熱門,博士班反而無人聞問,造成2014學年度完全“無人報名”。

  教育部門放任師生比惡化

  臺“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會”召集委員許智傑提到,註冊率零的名單上,有許多如環境工程、國際企業、經濟係等等,“都屬於較熱門的科系,畢業出路應該不錯,或許是該係所比較著重于學術研究,現在的社會趨勢比較傾向應用”。

  他認為,除了學術研究外,博士班應該要加深與産業的連結,才能創造新的就業市場;可靠企業進來栽培,給予學生全額獎學金,“讓博士生可以專心在唸書與研究上面”。

  高教司司長黃雯玲表示,教育主管部門預計在10年內針對頂尖大學、典範科大的博士班減招37%,逐年調降博士生人數。也正在著手規劃“學術導向博士”,以公費概念推出全額獎學金,必須在一定年限念完,希望招收到真正的菁英。但戴伯芬提醒,“若真的要培養人才,快速不是唯一的辦法”。

  “但是高教問題不能只付諸市場機制解決”。臺灣高等教育産業工會辦公室主任陳書涵表示,教育主管部門對博士生的規劃沒有長遠看法,“拿到博士學位的人找不到工作,絕非大學沒有教職需求,而是教育部放任師生比惡化”。

  針對私校開刀,放任公立高校浮招

  “這20年來,高教學生人數還沒因為少子化開始減少,師生比就已急速惡化”。陳書涵指出,教育主管部門沒有強制規定師生比,只有參考的“最壞標準”,各校卻以此為基準。私立學校裁撤老師,公立學校不斷增加學生名額,拉高師生比,不但高教素質堪慮,“學生因為博士沒有出路而不去念,未來恐怕會有人才斷層”。

  臺教育主管部門選擇在2015年開始公佈研究所註冊率,知情人士指出,“應該是快沒錢了”。他提到,博士班不足額、無人報考等現象,在去年就已經非常嚴重。教育主管部門負責人吳思華還擔任臺灣政治大學校長時,2013學年度的55個博士班中,就有7個班註冊率挂零、甚至有4個班錄取率高達100%、20個班錄取率超過50%。(台灣網 何建峰)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