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文化科教  >   正文

臺灣韓國媒體互相仇視? 媒體人呼籲勿情緒性報道

2014年12月19日 23:0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12月19日消息 臺灣媒體報道是否對韓國不友善?而韓國的媒體報道又是否漠視臺灣?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灣與韓國的新聞媒體人19日齊聚探討,認為雙方媒體應減少情緒性偏狹報道,增進彼此民眾了解,才能化解誤會。

  長期觀察臺韓情勢的資深媒體人白兆美、韓國前中央日報部長兼評論委員劉光鍾,3人針對「韓國與臺灣媒體間互相看待的視角」提出評論及分析。

  據報道,長期觀察韓國與臺灣情勢的資深媒體人白兆美表示,最近十多年,臺灣有關韓國的報道以外電翻譯稿為主,所以在臺灣所見所聞的韓國新聞多半圍繞在朝鮮半島關係或意外災難,而以韓流為首的藝文娛樂則多翻譯韓國當地文字或電子媒體的娛樂新聞為主,特別是在體育新聞上,臺灣媒體常見對韓國有情緒性及負面的報道。

  她指出,部分臺灣人認為在賽事上受到不公平待遇,媒體報道顯得屢屢翻舊帳;不過,韓國新聞記者在賽事上遇到日本,偶爾也見到情緒激昂的言詞,反應與臺灣遇到韓國很接近,這種臺灣對韓國、韓國對日本的“較勁”心態,應該是長期摻雜了民族情感,不易消除。

  分析臺灣一般人對韓國的認識來源,白兆美認為有相當部分來自社群網站、部落格(部落格)或韓劇,對於韓國歷史的認知也多半來自古裝劇,但這樣的認識容易會造成誤會。事實上,只要媒體秉持專業素養,可以增進臺灣與韓國兩地民眾相互了解,臺灣民眾應從多韓劇以外的來源認識到韓國。

  韓國前中央日報社長兼評論委員劉光鍾曾派駐兩岸,了解大陸及臺灣。他直言,由於大陸在近十餘年內快速發展,韓國對臺灣的新聞報道可以説是“漠不關心”,臺灣只有政權交替或是大型選舉活動可以得到韓國媒體的興趣,但這也是因為韓國關心臺灣選舉結果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他表示,韓國與臺灣在歷史上一度友好,但後來韓國對臺灣日漸漠視,而臺灣對韓國也擺脫不了主觀情緒,長期以往將非常不利於兩地進一步擴大和深化交流;韓國應認知到臺灣是了解整個中國非常重要的一步,這樣也才能對中國有更深的認識。

  而擔任評論者的呂志翔表示,全球媒體面臨財務考慮,普遍縮減國際新聞,在沒人沒經費的情況下産生出來的新聞趨於膚淺偏狹,這在國際各新聞媒體中是普遍現象,但臺灣與韓國特別的關係讓這現象更複雜。

  呂志翔説,臺灣與韓國之間媒體報道的角度,除了媒體本身經營環境外,另一個可能則是記者把既有觀念加諸自己身上,例如金融時報也非常重視大陸,但也未因此忽略臺灣新聞,最重要的應該是媒體新聞報道要回歸專業,以公正客觀把訊息詳實轉達給閱聽眾。(台灣網 何建峰)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