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軍事  >   正文

臺軍方"逆向"造潛艦 面對老潛艇邊延壽邊摸索(圖)

2015年11月02日 08:4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軍方“逆向”造潛艦面對老潛艇邊延壽邊摸索(圖)

  臺灣海軍“海龍”艦艇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道,臺灣推動潛艦自造,美方遲未鬆口明確表達提供技術協助意願;臺灣軍方高層透露,臺灣海軍9月間率領一支軍、民人士組成的團隊,赴歐洲第三地,與多個船廠討論“劍龍級潛艦延壽計劃”,取得兩個擁有潛艦製造技術的原廠表態願提供協助設計規劃,取得艦上消失性商源零件。

  軍方透露,劍龍級潛艦延壽計劃,表面上是消極針對現有兩艘海龍、海虎艦(SS793、SS794)就艦體、電瓶、魚雷與推進主機等系統進行延壽,實則上也試圖藉由外籍船廠為全艦進行延壽過程,除導入船體組合、電焊、品管等技術,也重啟逆向工程摸索,據現有科技水準更新升級,藉此衍生新構型“劍龍級plus”設計藍圖,作為潛艦自造藍圖來源之一。

  臺灣現役劍龍級潛艦是荷蘭國營RSV造船廠在1981年開始、為臺灣生産的兩艘改良型旗魚級(Zwaardvis)潛艦,是臺灣水下作戰主力,但返臺服役已長達27年時間,許多零件已面臨斷貨;但臺灣外購潛艦無著,自造還在起步階段,未來恐怕還有20年役期,亟待延壽。

  新年度臺灣軍方的防務預算案顯示,潛艦獲得將採取“向美採購、島內建造”雙管並行。但因美方態度模糊,至今停留在樂觀看待階段,未表達會提供技術協助;在層峰已表達不排除接受他國技術下,海軍借著劍龍級既有延壽需求,多方找尋管道,確認商情後,將著手規劃。

  臺灣海軍在新年度已啟動第一階段劍龍級性能提升計劃,以“捷星項目”計劃為名,編列近3億元新台幣委託“中科院”進行“劍龍級潛艦電戰系統性能提升”;潛艦戰時能藉平時累積的電戰參數數據庫及人員操作經驗,提供電戰參數,支援整體聯合作戰。

  此外,除原先對美軍購柴電潛艦第一階段的“海星案”仍維持編列外,同時啟動海昌案的“潛艦自造第一階段合約設計”,未來4年內先期投入約30億新台幣,要産出潛艦藍圖與圖説,建立島內潛艦設計能力及儲備海軍潛艦設計審查能力,軍方也將“潛艦自造”案列為新建軍重點首位。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