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財經

臺灣工藝品浙江尋創新“靈感” 盼兩岸合作

2016年10月24日 08:26:52  來源:中新網
字號:    

  “臺灣和大陸的文化同根同源,一直有脈動和存續,文創産業需要交流的機會。”21日,在2016杭州文化創意産業博覽會兩岸文創精品展上,臺灣柱間鬥拱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高文亮表示,他希望借文博會的平臺,促進與大陸企業的合作,並在交流中尋求靈感,讓柱間鬥拱這門“小眾”的傳統工藝煥發新生。

  2016兩岸文創精品展以“致匠心”為主題,呈現當代兩岸生活美學的優質匠品。本次兩岸文創精品展是第三屆,已成為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産業交流觀摩的重要窗口。展會上,不少臺灣企業表示,想要開拓大陸市場,需要加強兩岸合作交流,並需要在工藝品中融入大陸的文化特色符號,尋找“大陸靈感”。

  高文亮已從事傳統鬥拱製作30餘年,為了讓柱間鬥拱這門冷門技藝走進日常生活,高文亮將傳統鬥拱工藝融入燈具造型,而一款主打産品的靈感正是來源於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鬥拱造型。

  “傳統文化的創新和推廣不能靠單打獨鬥。”高文亮希望以展覽作為窗口,找到更多大陸文創企業互動,推廣鬥拱文化。

  帶著客家藍染“太平藍”來參展的臺灣水源地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葉晉玉也認為,文化産品要在不同領域交流互補,不能固步自封,因此要把藍染跟地方特色相結合,而杭州元素給了他不少靈感。

  “臺中太平區的蝙蝠、桐花很有名,我們把它印在了衣服上,同樣的,杭州有桂花、有三潭印月,我想如果放在衣服上、包包上,一定很受歡迎。”葉晉玉也希望,能與大陸企業建立深度、穩定的合作,來打開大陸市場,他預計在本次展會上銷售額能達到50萬到100萬元人民幣。

  臺灣仙雲道陶詣工場總監張安村第一次來杭州文博會參展,他認為,大陸的技術也能為臺灣陶藝尋找靈感。

  “臺灣陶藝品喜歡找特色、創新,而大陸陶藝和制土的技術非常好,如果能夠互補,那肯定能有提升。”張安村希望借此拓寬創作思路,創作出既有特點,又受市場喜歡的産品。((記者 施佳秀 實習生 楊韻儀)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