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財經  >   正文

兩岸貨貿協議延宕 臺灣優勢産業恐外移(圖)

2015年12月10日 08:51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兩岸貨貿延宕 臺灣優勢産業恐外移

左為工業局長吳明機。圖片來源:臺灣《旺報》

  台灣網12月10日訊 據臺灣《旺報》報道,臺“立法院”9日召開兩岸貨貿協議公聽會,臺當局“經濟部工業局長”吳明機表示,兩岸貨貿協議除了有利貨品貿易外,更有利於産業根留臺灣。若兩岸貨貿延宕,在高關稅障礙的情況下,“我們的東西賣不出去”,屆時優勢産業恐外移,連帶提高技術流失風險,導致逐漸被替代。

  吳明機強調,兩岸貨貿對中小傳統企業相當重要。目前談判的市場開放項目,多集中在傳統産業,高科技方面僅面板一項。拜擴大資訊科技協定(ITA2)之賜,201項高科技産品已降至零關稅,其中136項對臺灣具有出口利益,出口關稅利益達11.4億美元。

  當前臺灣地區産品對大陸平均關稅為9%,而紡織成衣、車輛、石料陶瓷以及鞋帽等少數産業則為臺灣尚存的高關稅項目。借鑒高科技産品的經驗,吳明機指出,只要把關稅束縛放掉,産業出口不僅受惠,更能緩解産業外移壓力。

  吳明機認為,如果高關稅問題沒有改善,優勢産業將加速出走到大陸等地,甚至發生供應鏈移轉的問題。無形中提高技術外流的風險,在競爭者模倣、創新情況下,恐發生替代效果,影響産業發展。

  臺當局“陸委會副主委”林祖嘉表示,兩岸産業關係已從互補走向替代。當前臺灣地區銷往大陸産品中,超過5成都來自中小企業,部分為在陸臺商所用。大企業的産品,其原料和零組件也多是中小企業所提供。他表示,要從産業的角度來看待兩岸貨貿。(台灣網 盧佳靜)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