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財經  >   正文

紫金山峰會4日閉幕兩岸呼籲攜手開闢"新藍海"

2015年11月05日 09:2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紫金山峰會4日閉幕兩岸呼籲攜手開闢“新藍海”

  圖為2015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高 潔攝)

  2015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11月4日在南京閉幕,本屆峰會為期兩天,以“創新合作模式,促進産業融合”為主題,突出中小企業、青年和基層民眾這一重點,引導兩岸企業攜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搶抓“十三五”機遇,推動兩岸經濟合作深入發展。為期兩天的會議中,峰會舉辦了15場專題論壇,就深化兩岸産業合作交換意見,達成了多項共識,並簽署了34項合作意向協議。

  扶持青年創業是亮點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3日發表社評指出,峰會的成功舉辦,替兩岸青年人開創更多的就業與創業機會,使青年人因兩岸關係改善而能有更美好的未來。

  4日,在峰會上,程曦資訊整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士軍認為,當前金融及網際網路創新為兩岸青年合作帶來新機會。“在大陸地區,網際網路應用靈活,市場廣大,創新活力十足;在臺灣,第三産業根基深厚,且創意無限。兩者恰好互補有無,碰撞勢必會産生無限可能。”

  上海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盛九元在會上表示,在“新常態”下,兩岸青年創業創新合作將為兩岸合作注入新的動力,也將為兩岸關係發展騰出新的空間。

  臺灣經濟研究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康廷岳提出,兩岸在産業供應鏈有密切聯繫,可以在過去合作互利的基礎之上,思考如何協助兩岸中小企業高成長並帶動新創企業的互相合作。

  “一帶一路”機遇吸睛

  有臺媒表示,本屆峰會主題聚焦在臺商是否能以國民待遇參與“十三五”與“一帶一路”商機,非常契合兩岸經濟當前發展之需要。兩岸企業如何在“一帶一路”戰略中搶抓經貿合作機遇,成為峰會熱議的一大焦點。

  不少與會人士認為,臺灣外向型經濟起步早,開放度高,有海外産業轉移經驗;大陸在資訊通訊、高鐵等領域具有較強競爭力。兩岸可以強強聯合,聯手開拓第三方市場,提升兩岸經濟競爭力。

  盛九元説,目前兩岸合作很大程度上表現為內部合作,臺灣企業到大陸投資,或者大陸企業到臺灣投資。而“一帶一路”帶來的合作機遇是,兩岸可以借力實現外部合作,雙方聯手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海外市場。比如建設高鐵,臺灣在這種大的基建項目上不具備優勢,可以由大陸方面牽頭,臺灣企業參與,共同分切投資蛋糕。

  按照國家發改委西部開發司司長田錦塵的説法,福建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當地有很多臺灣企業,可以建立自由貿易區,重點拓展與東盟自貿區的經貿合作。而位於東部的江蘇經濟發達,臺資企業集中,可以聯手尋找合作機遇。

  深化合作方為上策

  這兩天一條重磅新聞引發兩岸經濟界人士的關注。大陸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接受臺媒訪問時表示,若臺灣法令開放,願意馬上和臺灣聯發科負責人蔡明介見面,促成旗下公司與聯發科合併,攜手超越高通。對此蔡明介也回應稱與其兩岸合作立場不謀而合。

  聯發科是臺灣整合電路(IC)設計龍頭。IC是大陸正大力發展的優先産業,在這個行業中,兩岸企業既競爭又合作。在峰會“IC與面板分論壇”上,業界人士呼籲,兩岸雙方應加強合作,共創雙贏。

  上海華虹宏力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總裁王煜認為,大陸可以借鑒臺灣地區支援半導體製造業發展的産業政策,如上市融資、銀行借貸、稅收優惠等。“建議兩岸半導體製造廠共同關注並推動提升材料與設備領域的相關能力,增強在全球産業界的競爭力。”

  在臺媒看來,現在兩岸都遭受全球經濟成長趨緩的衝擊,雙方更需要深化企業合作,攜手並進,共同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以及升級轉型。不少參加峰會的業界人士表示,如果能透過這個平臺擴大産業合作項目,共同研發技術,制定規格標準,合作開發生産,相信可以為兩岸産業開創“新藍海”的合作模式。用峰會大陸方面理事長曾培炎的話來講,就是兩岸一起攜手賺世界的錢。(王大可)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