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財經  >   正文

臺灣寫真:首戰“雙十一” 臺灣契作米跨海直遞

2015年10月20日 10:5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站在花蓮縣玉裏鎮秋天的水光山色中,63歲的彭鏡興衝著即將豐收的稻田手一揮,臉上樸實卻自信,“以前我家的米在淘寶賣,秒殺哦”。

  3天后,首批6萬包“臺農71號”首先從臺中霧峰出貨,中央山脈東側的玉裏收成稍晚,這裡三戶稻農也要拼命壓縮收割、烘乾、包裝、出貨的時間。50噸新鮮好米亮相“雙十一天貓全球狂歡節”,對於全臺最小糧商“臺灣稻農公司”是開創性的一步。

  散落全臺各地的43戶農家,多數是臺灣乃至日本稻米比賽大獎常客,2008年為拿回定價權而自籌960萬新台幣設立公司,追求“自己的米自己賣”。在一家臺灣電商(PayEasy)協助下,他們得到鴻海、友達等知名廠商認同,稻田産出有企業認養,無毒稻米集體行銷品牌“我的一畝田”闖出一片天。

  現有栽種面積總計僅500余公頃,公益認養與網路直銷讓臺灣稻農公司沒有後顧之憂。之所以決心挑戰大陸電商市場,一方面,是好米與背後的故事引起阿里巴巴旗下天貓國際的關注;另一方面,彭鏡興和董事會同仁也想試試,稻米能否直銷大陸消費者,讓稻農今後的路更寬。

  這次契作,每個包裝為3.6公斤的稻米能否以129元人民幣的價位順利出清、軟糯的口感能否贏得好評,長期提供輔助的臺灣電商公司副總陳中興心裏也沒有太大把握。只是,參與各方都下了不小的決心,要試水溫。

  在彭鏡興看來,當然,天貓國際有3億多活躍買家,這很了不起;但契作能達成,更重要的是對方有誠意、不厭其煩地協調,邁進了大陸進口配額、農産檢驗檢疫等小農難以處理的門檻。

  如今,跨過傳統貿易管道的盤剝,避開了龐雜手續,農戶們飄散芋頭香味的“臺農71號”有望在最短時間內從稻田直送大陸消費者餐桌。而當人們有心從外包裝上掃碼,還能看到稻農的故事、稻米的生長等紀錄影片,認真的稻農相信,那時咀嚼米飯的感受會不一樣。

  臺灣稻農公司此次精選4戶最出色農家,將一級好米往大陸市場投放,已引起一些媒體、人物基於政治立場的批評。彭鏡興不打算理會這些,加入WTO之後,臺灣農戶辛辛苦苦的經營只能保障基本生活,臺灣東部地區本來缺少工商事業,玉裏鎮的人口也從原先3、4萬逐步外移下降到如今2.4萬餘人;優質稻米能行銷大陸、海外,才會讓更多農戶加入進來,讓農家二代看到希望、願意返鄉。

  前些天剛從大陸走完15天辛苦的絲路旅行回來,彭鏡興仍津津樂道于新疆、甘肅等地風情;颱風頻仍的季節裏,他能夠放心不管家裏30余公頃農田,是因為有長子被召回家鄉。

  曾在臺北做金融客服工作35歲的彭詠順回到父親身邊近6年。農田工作之勤勞認真仍需追趕長輩,但透過社交媒體增加稻米曝光度、設計包裝禮盒等種種專長,彭詠順在邊學邊做中推動朝著觀光休閒農業方向的轉型。

  當東部鐵路幹線進入玉裏鎮時,一塊有天貓LOGO(徽標)和“天貓國際”字樣的0.6公頃彩繪稻田就會闖入旅客視野,漂亮的圖案中凝結農家和農改所博士的心血。缺少同齡夥伴的彭詠順和同是農家二代的李宗勳,休息時會帶著空拍機來這裡玩耍,也給“臺農71號”做收穫前最後的影像記錄。

  天貓國際負責港臺東南亞市場的主管胡瑜玲19日與臺灣電商夥伴、稻農們一同在花蓮舉辦推廣活動。她表示,稻農幾代人用心於同一産業的精神讓人動容;希望今年幫到大家,讓好米賣出好價錢,名聲傳揚開,並將這項目長久做下去。

  首戰“雙十一”,這一步若能踏穩,臺灣稻農的故事或能翻開新的一頁。未來充滿想像空間。(記者 劉舒淩)

互動社區
熱帖| 博文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