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島內憂“美艦停靠”法或引衝擊 臺媒:臺灣牌只是談判籌碼

2017年07月17日 08:58:38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又在玩火!在剛過去的週末,美國眾議院通過《2018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案》,其中包括“要求國防部長評估美臺軍艦相互停靠對方港口的可行性”以及“對臺軍售程式正常化”。蔡英文當局已經迅速對美國國會的議員表示“感謝”,聲稱“樂觀其成”,還有人興奮地稱這意味著“如果兩岸發生戰事,美國將成為臺灣的‘後方’”,但島內更多的人陷入焦慮。島內一位資深媒體人1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説,“如果蔡當局力推軍艦互停,將給臺灣帶來極大的戰爭危機”。

  就美臺關係而言,臺灣前駐美代表沈呂巡算是島內的“專業人士”。對於美國會《國防授權法案》中軍艦停泊等內容在島內引發“某些方面深感振奮”,臺“總統府”出面表示感謝,“國防部”表示歡迎及樂觀其成,他日前在媒體上撰文,認為應該謹慎。他稱,大陸報復傷美不易,損臺卻相對簡單,就是續挖臺“邦交國”及加強打壓臺與“非邦交國”的關係,而美國也幫不上忙。比如尼日利亞派軍警封鎖臺駐處、驅離臺人員。沈呂巡稱,美國是臺灣“外交上最大的一張牌”,國會則是美國各部門中最挺臺的機構,蔡英文當局如果“過早又未計及自身尊嚴的歡迎”,那麼將面臨“利之未見,反先增大陸打壓”的局面。

  臺北市民莊勝榮7月4日在《自由時報》發文稱,美國軍艦要停靠臺灣,美國還宣佈對臺軍售,臺灣一些人因此沾沾自喜,以為可以高枕無憂,“這太不了解美國人的政治思維了”。美國人考慮的是怎麼做才符合美國最大利益,大陸如果給美國更強更大利益,沒人敢擔保,美國不會見風轉舵,這就是美國政治,“別用東方的遊戲及誠信去綁他們,綁不住的”。《中國時報》稱,美國打“臺灣牌”,只是想增加與大陸的談判籌碼,民進黨當局如果抱著“美國會為臺灣而戰”的想法,恐怕撥錯算盤。

  島內“天境傳媒”網站刊登社論稱,歷史表明美國向來的戰略思維就是將“在他人領土上從事戰爭”作為最高宗旨,而對軍艦靠港民進黨政府一再表達感謝、承蒙重視並展開歡迎雙手,“普天同慶地歡迎神兵神將降臨”,日後還可能用臺灣的預算,近乎癡傻地為美國艦隊打造免費停泊的港口,尊嚴喪失殆盡。

  2009年8月臺灣遭“莫拉克”風災,近700人遇難。新北市“國政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揭仲本月14日在《聯合報》上撰文稱,當時,美國“丹佛”號兩棲船塢運輸艦大可以救災名義,進入臺灣港口短暫停留,但美國仍要求“丹佛”號必須停泊在臺灣外海,連美軍協助救災的直升機也不準在臺灣本島過夜;足見美軍艦靠泊臺灣港口的極端敏感!如今,若美軍艦常態性地前往臺灣,不僅會對華府、臺北與北京三邊關係造成巨大衝擊,若北京認定為“外國兵力進駐臺灣”,就可能構成“武力犯臺”的理由,絕非美國行政部門樂見!揭仲預測,就目前特朗普與北京的關係,沒理由相信美國行政部門會願意在這個問題上與北京交惡。相信該案最後可能變成不具拘束力的國會意見,或是變得不那麼具體,也可能變成特朗普與北京談條件的籌碼。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蕭師言 環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 譚福榕 崔傑通】

[責任編輯:張曉靜]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