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解嚴”30年島內爭論“民主亂象” 蔡當局被批仍在搞戒嚴

2017年07月17日 08:48:23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15日是臺灣“解嚴”30週年。但是蔡英文當局上任一年多的表現,讓整個臺灣社會陷入了一種肅殺氣氛,島內媒體不禁懷疑“臺灣是不是又重回戒嚴時期了?”

  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和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15日不約而同地緬懷頒布“解嚴令”的蔣經國,有趣的是,兩人先後擔任過蔣經國的英文秘書。馬英九稱,他擔任蔣經國的翻譯達7年時間,經歷過“解嚴”、開放兩岸探親等重大歷史時刻;1986年10月,當時蔣經國接受美國記者採訪時承認將宣佈“解嚴”。他説,儘管知道這消息已有一段時間,在翻譯時仍感到震撼,更形容自己渾身上下就像觸電一般。馬英九還稱,“解嚴”雖然已經30年,但依照臺灣現在的發展來看,還有很多事值得擔心,像大家常批評“威權”體制,不過一旦執政後是否能擺脫誘惑,仍是一個很大的問號。宋楚瑜在臉書發文稱,“解嚴”與否當時在臺灣已醞釀和議論一段時間,“經國先生的意志很堅定”。

  與此相比,綠營人士在回憶“解嚴”時更多是批評國民黨及大陸,或談論自己在“戒嚴”時期受的“苦難”。蔡英文15日在臉書發文稱,長久以來,有些人習慣把臺灣“民主化”歸功於蔣經國,不過“我認為在解嚴30週年的今天,我們應該把目光放在臺灣人民的身上”。因鼓吹“臺獨”、抗拒警方拘捕而自焚的鄭南榕遺孀葉菊蘭稱,現在臺灣要對抗的是大陸,“有一個更大的天羅地網罩在臺灣天空……但臺灣的年輕人有準備嗎?有此意識嗎?”“內政部長”葉俊榮16日敦促“集會遊行法”“公投法修法”今年完成。“文化部長”鄭麗君則要求完成所謂“文化政策轉型”,明顯在為“文化臺獨”鋪路。

  《自由時報》回顧稱,國共內戰時期,一再失利的蔣介石1948年12月宣佈全國戒嚴,但排除臺灣、新疆和西藏。李宗仁代理總統後,于1949年1月24日撤銷全國戒嚴令,“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則于同年5月20日宣佈臺灣“戒嚴”,規定平民若在“戒嚴”期間觸犯“懲治叛亂條例”,交付軍事審判;“戒嚴”期間不得集會、結社、遊行,不得隨意興辦報章雜誌,包括書籍、歌曲、演出都可能遭到查禁。上世紀80年代起,臺灣社會陸續出現“解嚴”的呼聲,1986年民進黨成立,挑戰“戒嚴”。1987年7月14日,蔣經國頒布“解嚴令”,宣告臺灣自7月15日起“解嚴”,解除長達38年的“戒嚴”。位於“前線”的金門、馬祖則于1992年11月“解嚴”。

  不過30年過去了,臺灣所謂的民主真的更好了嗎,不少人就此提出質疑。政大法律系教授廖元豪稱,近十年來出現一種説法,認為臺灣社會其實沒有真正覺醒,還是需要“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例如“轉型正義”等,似乎覺得無窮盡衝突是對的,令人憂心。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也稱,藍綠鬥爭沒有比以前減緩,甚至更惡化,這是政治文化的明顯倒退,令人非常遺憾。中央日報網路報16日稱,在蔡英文執政之下,臺灣政局走了回頭路,呈現的是更多警察、更多封鎖;蔡政府一意孤行,如同關閉了與人民的對話,霸道、獨裁更甚以往。

  《中國時報》16日的一篇評論稱,近年來臺灣政局紛擾、街頭運動頻繁,日前藍綠“立委”砸水球、砸椅子,捉對廝殺大打出手,更是上了美國媒體臉書專頁,“臺灣當前的亂,是忘了民主自由的真諦:服從多數、尊重少數”。該報的社論還説,臺灣社會也傳出類似反民主事件,近日社交媒體針對大陸電競選手在臺比賽奪冠卻受到冷落的事件,以及陸生不幸病亡的悲劇,充斥著各種煽動仇恨、歧視侮辱的不堪言論,尤其是陸生病亡一事,連“人死為大”的厚道都不存焉,引發了大陸民眾的強烈反感,“這些不成熟處反覆呈現後,讓大陸不論官民,對西式民主存有疑慮,指著臺灣的亂象問:這就是西式民主嗎?”

[責任編輯:張曉靜]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