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高調破壞”一中原則! 美議員煽動“軍艦停靠臺灣”

2017年06月30日 08:59:13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環球時報記者 蘇靜】美國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通過美國對臺政策的一項重大改變,同意美國海軍軍艦可定期停靠臺灣港口。大陸國防部發言人29日敦促美方停止美臺軍事聯繫,以免損害中美關係與臺海和平穩定。

  據臺灣“中央社”29日報道,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表決一項國防議案,以21票贊成、6票反對,通過允許美國海軍例行性停靠高雄或臺灣任何適宜港口,並允許美國太平洋司令部也接受臺灣船隻停靠。這項法案稱,美方應指示國防部落實以技術協助支援臺灣發展水下作戰能力,包括載具與水雷。此外,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梅健華29日在美國獨立日紀念酒會上稱,如果以運動比喻,美國和臺灣就像一個團隊,美臺關係團結一致,“合作讓我們強大”“有臺灣這樣的隊友真好”。

  據悉,有關軍艦停靠的條款是美國“國防授權法”的一環。“國防授權法”是制定國安政策與支出的年度措施,軍事委員會今年建議,美國2018年的軍事支出為6400億美元。臺灣“中央社”稱,這項法案現在將交由參議院全院考慮,也須經聯邦眾議院通過。這項對臺政策的重大改變由多名參議員推動,白宮看法不得而知。文章説,美國總統特朗普當選後不久就曾暗示將會檢討行之已久的一個中國政策,讓華盛頓和北京的關係緊張不安,但他2月在與大陸領導人的電話中重申一中政策承諾。“中央社”稱,如果該項政策在國會通過,“將撼動在一個中國政策下,美國對大陸近40年的順從”。

  臺“國防部”29日表示歡迎並樂觀其成。“總統府”表示感謝,稱臺灣將持續重視“國防”投資,強化自我防衛能力。剛從美國返臺的“國防部副部長”蒲澤春説,很多年沒有聽到這種消息。民進黨“立委”羅致政稱,這對臺美軍事合作是一個很重要、很實質的提升。不少輿論則表示擔憂。新頭殼網站稱,自蔡英文執政以來,兩岸關係越發緊張,美國扮演什麼樣角色越發受人矚目,“此為美國對臺防衛政策重大變動”。

  目前島內有外部軍艦進出的港口,是有新加坡“星光部隊”艦艇泊靠的高雄左營軍港。該港南側柴山為天然屏障,港內有海軍左營後勤支援指揮部,提供軍艦定期保養、大修的後勤支援等,港內碼頭有西碼頭、南碼頭、東碼頭、小艇碼頭、水星碼頭和危險品碼頭等,供各式軍艦泊靠。此外,南沙太平島碼頭目前可供3000噸至8000噸的艦艇泊靠,包括“中和”級戰車登陸艦都曾泊靠。兩個港口是臺灣軍事管制區,外部公務船舶進港須進行項目申請。

  這並不是美國第一次拋出軍艦停靠臺灣的論調。去年5月,美國海軍“斯坦尼斯”號核動力航母原計劃停靠香港,遭大陸拒絕。眾議員福布斯於是鼓動五角大樓考慮其他地點,包括臺灣。他稱,當大陸“不必要地影響美軍家庭,並認為自己因此獲益時”,區域間的許多美國盟友夥伴,包括臺灣,毫無疑問將張開雙臂,歡迎航母與艦上人員到訪。共和黨參議員克魯茲也建議美國航母應改道前往臺灣,他在推特上寫道,“這件事證明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是美國的夥伴,我們應該派航母改道去臺灣”。不過,當時馬英九當局對這樣的“好意”不領情。時任海軍參謀長劉志斌直言,臺灣沒有港口可讓美國航母停靠。

  分析認為,如果美國軍艦停靠臺灣,意味著美臺關係升級,這違反美方處理臺灣問題的基本原則。前國民黨“立委”林鬱方認為,此提案通過的機會不大,最大的問題在於中國大陸,特朗普政府不會想跟大陸挑起鬥爭。中國軍事科學院中美防務關係研究中心主任趙小卓29日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説,如果軍艦到臺灣去停靠,可以説一定程度上美臺軍事關係大大邁進一步,美國在臺灣實現了一種“軟性”軍事存在,不僅是破壞一中原則,而且是“高調破壞”。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對《環球時報》説,美國國會發出一個非常負面的資訊。假使美國軍艦真的到臺灣,毫無疑問會掀起中美一場大的外交風波;如果認定是駐軍,就是對中國主權、領土完整的侵犯。

  臺灣聯合新聞網29日説,美國海軍有不同的執行層次:可以奉令不進入臺灣任何港口,也可以基於緊急危難臨時停靠,甚至可以定期造訪,當然“軍事盟友”僅存在於臺灣的想像,美國國防部不可能走到這個地步,但這個想像足以讓北京跳起來,讓目前已經凍僵的兩岸關係雪上加霜。文章説,雖然在巴拿馬“斷交”之後,臺灣需要美國打氣,但此事的性質不宜、時機也不宜,是在幫倒忙。還有評論説,美國把臺灣港口當自己家,經過臺灣人同意了嗎?

[責任編輯:張曉靜]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