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中國史列入東亞史 民進黨“文化臺獨”陰謀昭然若揭

2017年06月29日 17:00:17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高中歷史課本。(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去中國化”仿佛是民進黨畢生的“革命”任務,執政黨輪換交替,民進黨好不容易重掌政權,終於把民進黨先輩們的“革命精神”搬到臺面,大刀闊斧、明目張膽的改革了,這股堅守的勁頭可真是“可歌可泣”啊。這不,自巴拿馬與臺灣“斷交”後,綠營人士不斷冒出要給大陸點顏色瞧瞧的説法,民進黨當局氣急敗壞的又開始拿歷史課綱下手了。

  據臺灣深綠《自由時報》19日報道,曝光臺灣“12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宣稱將原本“以漢人為主軸的史觀”改為“重點放在臺灣最近五百年脈絡”,把高中歷史科目的中國史列入東亞史,並要構建“以臺灣為主體的下一代史觀”。

  網路流傳疑似臺灣教科書的截圖,亞洲警察學會秘書長葉毓蘭看到後憤怒至極,痛批“臺灣再次寫歷史,而且是讓全世界笑掉大牙的歷史”。(圖片來源:葉毓蘭Facebook)

  目前島內高中歷史分4冊,臺灣史1冊、中國史及世界史合佔3冊。根據披露的新草案,新課綱將不再明確區分臺灣史、中國史和世界史,而是分出三個部分。

  在臺灣相關部分,“將摒棄過去以漢人為主軸的思維”,強調臺灣是“多元族群”,將“原住民族”(臺灣少數民族)單獨成項。在所謂臺灣“現代國家形成”內容中,將討論“臺澎金馬如何成為一體”及“追求自治與民主的軌跡”,讓學生了解國際局勢與臺灣地位、“日治時期”(日本殖民時期)、戰後民主化等。第二部分則強調“中國與東亞的歷史交會”,不再強調中國本身的歷史。第三部分內容是“臺灣與世界”。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道,臺“國教院”課程及研究中心主任洪咏善稱,一切都還是草案,課綱要等7月對外公告、徵詢意見,再給審議委員會討論、確認之後才送到“教育部”核準。

  儘管這是個還在“襁褓”中的草案,它已經收穫了不少外界的指責和嘲罵,蔡英文當局自打上任來就聲稱是“最會溝通”的當局,那可曾聽見了民間的聲音?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史”變“東亞史” 臺灣人成了“流浪漢”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報發表一篇評論文章説,臺當局教育部門正在力推“流浪漢”歷史課綱,自我證明是流浪漢,因為二三十年來,他們喜歡自居“亞細亞的孤兒”,於是流浪漢的後代,就發明一門課綱“東亞史”,説它能取代掉所有的正牌祖宗。

  文章説,臺灣這套史綱,自己説不通還讓別人信;自居流浪漢還以為穿西裝;結果是學歷史的當然不如學會計的。試問:這世上哪有自貶自抑,而能得人尊敬的專家或地方?要以孤兒、流浪漢自居,放閃自己的祖宗,這種課綱搞下去,那以後讀中國史的統統得失業。

  民進黨推“臺獨”史觀形同自廢武功

  臺灣《旺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民進黨推動“文化臺獨”“教育臺獨”,實際上是自廢武功,失去年輕一代競爭力的做法,不是愛臺灣反而是害臺灣的表現。在“去中國化”的教育下,臺灣年青一代未來在大陸競爭的優勢也將慢慢流失。

  蔡當局改課綱應正視風險懸崖勒馬

  臺灣《中國時報》發表評論指出,新歷史課綱的調整,代表臺灣正式啟動“文化臺獨”史觀,這對當前不穩定的兩岸關係,恐怕會産生更多負面影響。中國史與中華文化真的和臺灣無關嗎?臺灣需要經歷另一場兩岸動蕩嗎?臺當局“教育部”要懸崖勒馬,蔡英文英文也要從政治層面三思。

  據香港中評社報道,針對民進黨當局將再翻修課綱“去中國化”,孫文學校總校長、臺灣大學政治係教授張亞中接受專訪表示,民進黨推出12年公共教育的歷史課綱版本,根本是在消滅傳統歷史與文化,基本上就是漢奸的行為。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李登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漢奸行為的祖父當屬李登輝。據本網早前報道,李登輝在臺執政時期頒行所謂“88課綱”,臺灣史首次成為獨立單元,雖仍附屬於中國史,但在臺灣的歷史教育中已經出現了意識形態的鬆動。陳水扁執政後,立即再修課綱,臺灣史首次獨立成冊,並脫離中國史範圍,將明清史併入世界史。這次課綱經過波折後,于2006年開始使用。在這份課綱中,5000個所謂“不當用詞”遭到修改,如“國父”改成“先生”,“國字”改成“中國字”,“光復”改成“戰後”等等,遭到包括馬英九在內的泛藍人士強烈批評。

“反課綱”抗議學生攀爬圍墻衝撞臺灣立法機構。

  2015年7月30日“反課綱”抗議學生攀爬圍墻衝撞臺灣立法機構。(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馬英九執政後,組成專案小組進行課綱調整,2012年完成修改,對外公佈,並於2013年實施。2013年中,臺灣教育主管部門以進行“錯字勘誤”、“內容補正”等為由,宣稱對高中語文與社會科課綱進行“用語微調”。其中包括“中國”改稱“中國大陸”,“日本統治時期”改稱“日本殖民統治時期”,慰安婦增加“被迫”2字等,被“臺獨派”批判是“去臺灣化”。其中歷史部分,對日本殖民統治、國民政府時期的內容增加中立描述,被民進黨和部分民間團體要求“暫緩”或者“撤回”課綱。

  據新華網早前報道,參與此次歷史課綱修訂的臺灣世新大學教授王曉波認為,微調遵守課綱修訂的各項程式及規定,僅是對被曲解的歷史“撥亂反正”。增加臺灣居民參與革命、創建民國的貢獻,以及臺灣受到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的影響等,都是尊重歷史,還給臺灣人應有的歷史地位,“把參加興中會、同盟會、協助惠州起義、參加三二九之役 、北伐、抗戰這些歷史事實還給臺灣人”。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

  針對當下民進黨修改歷史課綱,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臺灣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生息繁衍的歷史,是中華文化開枝散葉的歷史,是一代代中華兒女開發、建設寶島,共同反抗外國殖民統治的歷史,當然是中國歷史的有機組成部分。“臺獨”勢力變本加厲地在文化教育領域推行“去中國化”分裂活動,企圖用“臺獨”史觀繼續毒害臺灣年輕一代,進而磨滅臺灣同胞的中華民族意識,已經引起臺灣民眾的強烈憤慨。在國家統一與民族復興的歷史趨勢中,這種倒行逆施,不過是螳臂擋車。

[責任編輯:盧佳靜]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