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深圳財政總收入超臺灣 臺媒:巨龍崛起 臺灣人卻無感

2017年06月23日 16:14:45  來源:環球網
字號:    

  蔡英文最近的麻煩有點多,先是愛將賴清德一番“親中愛臺”將其拖下水被狠批,再是日前一次會議上被曝連發三次火。然而這些還不夠,23日,臺媒又在蔡英文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稱大陸深圳一個城市的財政總收入早已超越臺灣的財政收入。

  臺灣“中時電子報”23日發表題為“深圳財政收入竟超臺灣 巨龍崛起 臺灣人最無感”的文章,文中稱,根據大陸“每日經濟新聞”報道,2016年深圳市的公共財政收入超過7900億人民幣,比2015年增長9.1%;其中,中央級收入實現4765億人民幣,增長5.6%;深圳市地方級收入實現3136億人民幣,增長15%。而根據臺灣“財政部”此前公佈的資料,臺灣2015年的財政收入為26623億新台幣,折合人民幣約5740億,也就説明,深圳在財政總收入方面早就超越了臺灣。

  對於這樣的數據,那些曾經親身經歷過臺灣經濟起飛,自豪于臺灣錢淹腳目的一代島內民眾來説,應該無限感慨。看到突飛猛進的大陸,藍綠惡鬥的臺灣,著實有點“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的悲涼。

  作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彼時發展極快的臺灣為何如今和大陸差距越來越大?

  文章首先對比了同為亞洲“四小龍”的韓國和新加坡對中國大陸發展現況的認知。2015年,韓國KBS拍攝了《超級中國》的紀錄片,分別從人口、經濟、外交軍事、土地、文化、政治六個方面介紹了中國大陸的發展現狀,並全面分析了中國的發展給韓國和世界帶來的影響。記錄片一經播出,收視率立刻創下新高,引起韓國民眾的廣泛討論,KBS還在播出後專門請專家學者和民眾就紀錄片熱播的現象進行探討。

  相比之下,大陸對臺灣民間的影響遠遠超過對於韓國民間的影響,但是臺灣民眾卻因為各種原因,對於大陸的現狀和認知,不如一個認真看過《超級中國》的韓國民眾。

  同樣,作為“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不論是英文、中文電視臺或報紙,天天都有中國的新聞。産業學界對中國的掘起更是格外關注。曾任新加坡駐聯合國代表,現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的馬凱碩,在哈佛大學“如果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演講,探討中國掘起的深度和廣度,以及新加坡應該有的態度和準備,深受新加坡人的關注。

  因此,對於同為“四小龍”的臺灣如今卻連大陸一個城市的財政收入都不如,文章直指:這是(臺當局)“政治作祟”,讓臺灣民眾不了解大陸!

  文中批,臺灣當局和臺灣媒體對於大陸的掘起和現狀都沒有負起應該有的責任。大陸對臺灣的重要自然無需解釋,但臺灣多數民眾對大陸的認知卻和現實嚴重脫節。追根究底,既是政治氛圍,也是臺灣政黨怠惰職責,只重選舉,連帶影響立場各異的媒體,是惡性迴圈的結果。“臺灣要‘親中愛臺’的第一步,是多認識身旁的龐然大物”。

  現如今,臺灣許多民眾對大陸的印象還停留在十幾年前,甚至因為政治而被“妖魔化”,在最近政壇高喊“親中愛臺”的氛圍中,格外顯得諷刺。因為,就連代表臺灣民眾的政治精英也還搞不清楚他們心中的大陸到底現在已經發展到什麼地步。

  文章更是舉例,那些對大陸常常帶著有色眼鏡的西方重量級學者和政界人士,都公開呼籲正視中國掘起的現實,提倡西方應該拋棄過去優越感,調整心態適應東方大國掘起後的“新情勢、新問卷和新模式”,如原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和著有《當中國統治世界》的英國著名學者馬丁 賈克。而臺灣呢?這樣的學者或政治人物可能先被安上“親中賣臺”的帽子,然後就被政治口水淹沒了。

  自去年520民進黨上臺後,島內民眾對蔡英文執政愈加不滿,隨著經濟停滯,政黨紛爭,國際空間受限,兩岸交流停擺,臺灣早已落後大陸的言論甚囂塵上,甚至傳出“讓大陸接管臺灣”的呼聲。早先,前臺北副市長李永萍就在一檔談話節目中直呼被大陸“圈粉”,更讚嘆大陸已經超越全世界!

  被問及與大陸的對比,多次來訪過大陸的李永萍隨即回答,臺灣人還在用10年前,20年前,甚至30年前的眼光看待大陸,實際上大陸的網際網路科技發展已經名列世界前端了,該反省的是臺灣人。更直指蔡英文當局,“選擇了一個最壞的時機與大陸對抗,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臺灣不知道要交多少倍的‘保護費’,也得不到他們要的安全,因為大陸實在超越太多了”。 【環球網報道 記者 齊瀟涵】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