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臺媒:昔日預言皆言中 蔡英文“踏實外交”政策已進入全面警戒

2017年05月18日 10:30:58  來源:環球網
字號:    

  蔡英文的“踏實外交”面臨破産(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

  【環球網綜合報道】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執政即將滿週年,臺當局由領導人直接掌理的兩岸與“外交”關係,相較于馬英九時期,皆呈現明顯倒退;先有聖多美普林西比宣佈與臺“斷交”,尼日利亞政府令臺當局“代表處”摘牌更名,又有斐濟撤離“駐臺單位”,世衛大會(WHA)近日也明告,“因兩岸協議不存在,無法邀請臺灣以觀察員身份出席”。臺灣“中時電子報”18日發表文章認為,蔡英文所謂的“踏實外交”政策堪稱已經進入全面警戒。

  文章稱,馬英九執政時,兩岸既有“九二共識”,彼此釋出善意,停止互挖“邦交國”,臺當局以“務實態度”,回復參與民航組織年會(ICAO)、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年會,並自2009年開始以觀察員的身份出席WHA,在“活路外交”思維下,兩岸外交休兵,停止資源消耗,卻遭綠營人士譏評是“外交休克”。

  馬英九在2016年發佈任內最後一次元旦公告時曾表示,若民進黨“一旦走回8年前‘烽火外交’的老路,歷史將會重演,再次陷入“邦交國”頻頻“斷交”、國際組織不得其門而入的困境。”很不幸地,馬英九昔日的預言,今皆言中。

  西非的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在去年12月宣佈與臺灣“斷交”,令蔡當局措手不及,但由去年520之後的兩岸關係軌跡來看,並不意外。而在非“邦交國”方面,尼日利亞在今年1月要求臺當局駐尼“代表處”“摘牌更名,遷出首都,削權減人”。

  對此,前臺灣涉外部門負責人歐鴻練説,臺灣僅余的21個“邦交國”是否會遊走兩岸之間,撈取利益?臺灣沒有實力與大陸“惡鬥”,若民進黨沒處理好兩岸關係,絕對有可能發生“斷交”的“骨牌效應”。

  而臺灣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研究員嚴震生分析稱,蔡當局執政的第一年只丟掉一個“友邦”,猶算“不幸中的大幸”。

  嚴震生直言,蔡英文雖然堅稱在兩岸間會“維持現狀”,但是從大陸的觀點來看,蔡英文未就兩岸“九二共識”部份明確答卷,兩岸在“外交”領域的互不挑戰已成過去,臺灣民眾也該認清事實,未來三年臺灣的“國際空間”將充滿艱巨挑戰。

[責任編輯:郭曉康]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