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斐濟駐臺代表處“撤得寸草不留”,我外交部:堅持一個中國人心所向

2017年05月18日 08:56:04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斐濟駐臺代表處的招牌已被摘下。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魏允平】在5月20日蔡英文就職即將屆滿一週年前,一向被臺灣視為“關係不錯”的斐濟,被爆突然撤走駐臺代表處,“一個人、一個東西都不留”。有臺灣“立委”認為這是大陸故意給臺灣難看,也有輿論認為兩岸“外交戰”再起。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人心所向,也是大勢所趨。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7日報道,國民黨“立委”盧秀燕當天在“立法院”質詢時主動揭露,斐濟駐臺代表處已在5月10日撤館,這也是臺灣與斐濟關係維持30年來的重大警訊。盧秀燕透露,斐濟態度非常堅決,“一個人、一個東西都不留”,臺“外交部”曾經溝通,希望斐濟能至少留下一兩位“外交”官員,但最後“撤得寸草不留”。盧秀燕還説,據她了解,斐濟這次撤館,特別派斐濟駐大陸的兩位官員來臺清點,“給外交部難看”,就她了解,撤館的主要原因,第一是大陸的“一帶一路”,要給臺灣難看;第二是臺當局在推動“新南向”過程中,與斐濟政府“相談不歡”,造成斐濟火大而撤館。

  盧秀燕抨擊臺“外交部”對斐濟撤館的消息秘而不宣、刻意隱瞞。對此,臺“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志中回應稱,“外交部”不是突然被通知撤館,也曾努力跟斐濟溝通不要撤館,但斐濟是小國、經費有限,相信有其地緣政治和經費考慮,臺“外交部”對此感到遺憾,也會繼續維持和斐濟的關係,目前不會考慮撤駐斐濟代表處。至於斐濟請駐中國大陸的官員幫忙撤館,吳志中解釋説,因為斐濟與中國大陸有邦交,請求幫忙很正常。臺“外交部”評估認為此事不會産生骨牌效應。吳志中還説,斐濟並非臺灣“新南向”的目標國。

  臺灣“中央社”稱,斐濟是太平洋島國,外交務實靈活,主張與所有國家維持良好關係,長年與臺灣維持不錯的關係。1971年臺灣在斐濟設立“中華民國駐斐濟商務代表團”,後因中國大陸與斐濟建交,即于1976年撤回代表團,改設“亞東貿易中心”。1987年12月21日,斐濟政府主動宣佈將“亞東貿易中心”復名為“中華民國駐斐濟商務代表團”,是臺灣少數在非“邦交國”使用“中華民國”名號的駐外機構。1996年10月,臺灣與斐濟簽署相互承認聯合公報,“相互承認國家地位,也都在對方首都互設具大使館性質的代表處”。1997年斐濟政府派員到臺灣設立“斐濟駐華貿易暨觀光代表處”。

  中國大陸1975年與斐濟建交。2002年,中斐簽署聯合聲明,斐方保證,斐濟與臺灣關係嚴格限于推動經濟和商業關係的目的,斐濟不會以任何形式與臺灣進行有悖于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中國立場的接觸。中斐兩國2006年宣佈建立重要合作夥伴關係。臺灣聯合新聞網17日注意到,中國大陸日前主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斐濟總理姆拜尼馬拉馬到北京參會,並表示,斐方堅持一個中國政策。

  在中國外交部17日的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斐濟駐臺代表處撤銷是否與大陸施壓有關?是否表明兩岸“外交戰”再起?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稱,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國際社會的共識,也是由聯合國決議等一系列國際文件確定的準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人心所向,也是大勢所趨。

  斐濟政府的做法讓人想到越南。越南15日與中國簽署聯合公報,重申“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支援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中國統一大業,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不同臺灣發展任何官方關係”。當時有臺媒稱,“越南開了東南亞第一槍,但不會是最後一槍”。

  “斐濟撤館,後遺症不可輕忽”,島內學者李正修17日撰文稱,在蔡英文既不願接受“九二共識”、又提不出足以化解大陸疑慮的兩岸説帖之時,臺灣的國際空間將陸續受阻是可預見的結果。蔡英文再怎麼責難對岸,都必須先捫心自問,究竟為臺灣的對外關係付出多少努力?錯誤的“外交”及兩岸政策不僅導致駐外人員不知為何而戰,甚至將嚴重損及臺灣利益。李正修認為,斐濟雖與臺灣沒有“邦交”,但此事絕非一日之寒。若蔡英文無法改善兩岸互動,臺灣的對外關係定將面臨極為嚴苛考驗,屆時恐無挽回之餘地。

  5月20日是蔡英文執政屆滿一週年,此前多項民調顯示蔡英文正在失去民心。臺灣《聯合報》17日發佈最新民調,蔡英文的聲望一年來下滑了22個百分點,滿意度降到三成,不滿意度攀升到五成。馬英九、陳水扁就職週年時的滿意度分別為52%與45%,都比蔡英文高。有53%的臺灣民眾不滿意蔡英文處理兩岸關係的表現,只有23%的人滿意。就連親綠的《自由時報》17日在盤點“蔡英文執政週年總體檢”時也直言,蔡英文的“外交”交白卷。《聯合報》17日評論稱,蔡英文就職即將屆滿一週年,在政治上,無論兩岸、“外交”或內政,蔡英文當局似乎都遇到“撞墻期”,也因此民調全面下滑。展望未來,若蔡英文無法提出新的解方,緩和兩岸氣氛,將難以打破政經困局。

[責任編輯:郭曉康]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