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臺媒:蔡英文玩數字遊戲 想炒熱政績反而涼了人心

2017年05月08日 17:43:2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媒:蔡英文想炒熱“政績”,反而涼了人心

    臺媒:蔡英文想炒熱“政績”,反而涼了人心。(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台灣網5月8日訊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就職即將屆滿週年,所有黨政部門都在全力幫她衝業績,以期挽回其下墜的民調。其中最受矚目的,除民進黨“立委”正在“立法院”力拼“年金改革”和“前瞻建設計劃”過關,就是民進黨舉行“三六五天我們一起完成的事”系列記者會,用一些簡單數據來説明蔡執政比馬“傑出”之處。臺灣《聯合報》報道指出,執政黨對少數片斷的數據作過度引伸,除顯得浮誇不實,更暴露其常識缺乏。

  文章表示,黨政部門之所以需要如此賣力推銷,主要是各項民調皆反映民眾對蔡英文的施政不滿意度不斷攀高,尤以對經濟表現之不滿高挂首位。其中,《美麗島電子報》的民調更顯示,二十幾歲年輕族群的不滿意度高達六成三,打破了蔡英文坐擁新世代支援的神話。對於這些民眾意向,蔡當局原應虛心檢討,在施政步調上作出調整,以回應民眾的期待。不料,民進黨卻選擇打“數字戰”,以硬碰硬,以為可以用灌水的數字征服人心。這種態度,實令人匪夷所思

  以數字回應數字,本是科學求真的態度。但數字落入政治人物手中,便免不了截頭去尾,説半段扭曲的故事,也就保存不住太多真相。市井小民面對的,是真實的冷酷人生,是每天薪水與柴米油鹽搏鬥的收支平衡;但政治人物卻拿著毫不相干的出口成長數字,叫百姓不必發愁。試問,若干科技大廠的外銷暢旺,如何能轉換成廣大基層民眾的心頭點滴?

  舉例而言,民進黨發言人説,蔡英文上臺後,經濟成長良好,今年第一季對大陸出口更從馬時代的負11.5%轉為9.4%的正成長。這個數字,要用來證明蔡拼經濟的“政績”傑出,其實大有疑問。

  原因有三:第一,去年經濟成長好轉,其實受世界經濟景氣好轉的因素牽動者多,受島內決策影響者少。

  第二,各種統計都受到基期的影響,先前的比較基期偏低,後期的數字自然容易呈現成長。更值得注意的是,臺灣對大陸出口近一年來轉熱的結果,卻使原本已降至三成七、八的貿易依存度,旋即升回四成一、二。這樣的變化,對於一向反對過度依賴大陸的民進黨,竟然還可以拿來當成“政績”宣傳,豈不自打嘴巴?再説,當局大肆宣傳“南向”政策,成果卻表現在“西進”,民進黨不覺得不對勁嗎?

  第三,有些數字具有領先指標作用,有些反映的卻是遞延效果,必須要有準確認知,才不致誤讀。民進黨引述世界經濟論壇公佈的2016全球競爭力報告,稱臺灣名列第14,比馬進步。事實上,這項報告雖在2016年9月公佈,其評估標準卻是根據2015馬任內的數據而來。但民進黨不僅把馬的成績據為己有,還以此來貶抑對方;試問,這是無心及無知之失,還是覺得人民懵懂可欺?

  文章最後指出,當局施政必須讓人民知其詳,倡導和溝通都不可或缺。但宣傳或溝通絕非單向的洗腦,把無説成有,把黑説成白,卻不聽取人民的感受。若對人民感受的艱苦視若無睹,卻拿人民無法感受的數字沾沾自喜,如此,愈想炒熱政績,只會愈使人心發涼。(台灣網 高旭)

[責任編輯:高旭]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