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臺當局"降格"鄭成功祭典,打破長達54年"中樞"主祭慣例

2017年04月24日 08:29:06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民進黨當局今年取消遙祭黃帝陵儀式後,對於29日舉行的鄭成功祭典,也決定不再派“內政部長”代表出席,打破長達54年的“中樞主祭”慣例。

  臺“內政部民政司長”林清淇23日宣佈,鄭成功祭典本來就是臺南市主辦的,後來是省議會提議,才由當局派人主祭,“考慮到多元族群聲音”,未來將直接由臺南市長主祭,祭典仍持續舉辦。至於遙祭黃帝陵部分,由於原住民認為與黃帝無關,未來將與每年3月29日的“忠烈祠”春祭合併舉辦。

  據悉,臺南之前為彰顯鄭成功“反清復明”的政治意識,自1946年起由官方每年舉辦延平郡王祭典。1962年,臺灣省議會提議報請當局,將鄭成功祭典和成吉思汗中樞大祭給予同等待遇。次年4月,“行政院”做出決議,“鄭成功祭典日期核定為4月29日,今後改由內政部長主持以示隆重,由內政部函陳行政院指派代表中樞主祭”。此次取消“中樞主祭”,是由民進黨主導的。該黨“立委”谷辣斯尤達卡日前稱,不反對鄭氏宗親舉行祭典,但“中樞代表國家”,鄭成功來臺對平埔族“燒殺擄掠”,卻被造神成為“開臺聖王”,因此主祭鄭成功不應由當局執行。民進黨“立委”陳瑩稱,臺南去年才發生民間宮廟法會鬧劇,有人私自混搭原住民族服飾及奇怪儀式,對外宣稱鄭成功已與原住民和解,這都是不尊重原住民文化造成的。

  聯合新聞網23日稱,去年8月,蔡英文首度以臺灣領導人身份向原住民道歉,提及“荷蘭及鄭成功政權對平埔族群的屠殺和經濟剝削”,最近又有原住民“立委”在“立法院”質詢“內政部長”,因此“內政部”才做出上述決定。

  親綠的《自由時報》稱,國民黨政權敗逃臺灣後,為強化所謂“正統”,在“威權”時期年年舉行遙祭黃帝陵、成吉思汗中樞祭典及鄭成功的祭典,“甚至出現臺灣民選總統馬英九祭拜蒙古人成吉思汗的荒謬現象”。如今當局願降低祭典官祀色彩,“雖只是轉型正義一小步,卻是去除神格化的一大步”。

  自去年蔡英文當選以來,民進黨拋出“轉型正義”,有關鄭成功定位的爭論日益激烈。意識形態偏藍的幾版教科書對鄭成功的敘述基本是這樣的:清廷入主中原後,部分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政權繼續抗清,當時手握軍政大權的鄭芝龍1646年降清,其子鄭成功則以“反清復明”為號召,奉明朝正朔出兵臺灣,1662年趕走荷蘭人總計到1683年鄭成功之孫降清,鄭氏家族統治臺灣21年。這些版本不約而同地稱鄭成功時期為“南明時期”。但偏綠教科書認為,鄭成功來臺除了抗清,也是為其海商集團找到根據地。《聯合報》曾評論稱,鄭成功一直被當權者視為重要民間信仰,執政者的出發點應是真心團結融合,才不會淪為政治操作。還有評論直言,蔡英文當局取消“中樞主祭”,雖然聲稱是為所謂“族群和解”,但更重要的恐怕還是為了進一步切斷臺灣與大陸的歷史連結。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雲峰】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