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年改致臺社會撕裂?藍營人士:臺灣社會已經沒有了團結的基礎

2017年04月20日 09:34:43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拒馬高度和民怨成正比!”臺灣《聯合報》的評論從一個側面看到了臺灣社會的怨氣。該評論説,民進黨上臺後宣示要成為“史上最會溝通的政府”,去年開始推出鐵馬護欄與改道牌,想借低衝突性的工具讓民眾感受到當局的誠意;但警方統計數據顯示,自今年起,遊行抗議的密度與數量比去年同期大增,衝突強度越來越高,鐵馬護欄開始變成鐵拒馬,而且鐵拒馬越架越高,區隔的範圍也越來越大。警方私下説:“民眾怨氣有多高,鐵拒馬就得架多高。”

  據島內熟悉情況的人士介紹,此次軍公教年金改革直接涉及到的人大約有三四十萬,影響層面超過百萬。反對民進黨改革方案的人與支援改革者近來用情緒化的語言相互諷刺,要達成共識並不容易。國民黨年金改革小組召集人林為洲則無奈地表示,年金改革大家壓力都很大,但一邊認為一毛都不能砍,另一邊認為一毛錢都不要給,兩個極端沒有辦法對話。

  國民黨主席參選人詹啟賢19日表示心情沉痛,擔心社會撕裂,期盼年金改革應重視程式正義,讓社會回歸理性。他針對19日上午“立院”圍城一事,做出表態説,現在説哪一邊不對,都已無濟於事,因為整個社會撕裂到這個地步,不曉得怎麼辦才好。八田與一的塑像遭斷頭,也説明社會的撕裂越來越嚴重。當時蔣介石銅像的頭被砍,民進黨就應該譴責。而現在八田與一銅像遭砍頭,國民黨也應該譴責。

  王炳忠認為,臺灣社會已經撕裂了20多年,近5年尤其激化。從“太陽花學運”以來,潘多拉魔盒已經被打開:“只要你拳頭大聲音大,即使一開始你是錯的,只要你拿到政權,你就是對的。”這樣一來,臺灣所有的族群只要有不滿,大家都可以通過激烈衝撞來解決問題,臺灣社會已經沒有了共同團結的基礎。【環球時報赴臺北特派記者 謝戎彬 馬俊 環球時報記者 范淩志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派特約記者 柴逸扉 蕭師言】

   

[責任編輯:齊昕]

相關內容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