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臺當局成立“少子化辦公室”:全力提高生育率

2017年04月13日 06:57:59  來源:環球網
字號: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雯萱]少子化問題這些年一直困擾著臺灣,“這是國安問題”,前“總統”馬英九曾表示,臺灣少子化讓他睡不著覺。為應對這一危機,臺當局12日宣佈將成立“少子化辦公室”,未來將規劃短中長期措施全力“催生”,提高臺灣的生育率。

  據臺灣《聯合報》12日報道,臺灣少子化問題越來越嚴重,去年總生育率為1.17人(每名婦女平均生育1.17個子女),今年14歲以下人口首度低於65歲以上人口,為了應對這一“國安”問題,“衛福部長”陳時中12日召集會議,指示成立“少子化辦公室”,首要任務是盤點與整合相關資源、修改“法律”等,未來將強化生育救濟、人工生殖、托育友善環境等方面的政策,預計今年6至7月提出刺激生育率的短、中、長期規劃的雛形。

  不過“少子化辦公室”的名字遭到非議。全臺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賴鎮山表示,遭遇少子化問題,名稱應該是“多子化辦公室”,“這樣臺灣才能夠多子多孫!否則少子化越發嚴重!”

  《聯合報》稱,上世紀50年代,臺灣曾是世界生育率最高的地區之一,但2003年總生育率跌至1.23,突破總生育率1.3的超低生育率門檻,此後,臺灣就一直在聯合國最低生育率之列。2010年更下跌至0.895的新低點,後經相關“政府部門”鼓勵在“民國百年”結婚與龍年生子,2012年回升至1.265,但隨後幾年又下降到1.07至1.18之間。臺“衛福部”主任秘書王宗曦表示,未來目標將提升至1.6,更理想的數值為2.1。

  臺灣少子化與越來越多適齡青年選擇不婚、不生有關。為此,臺北市長柯文哲曾説:“30歲以上男女不結婚都是國安問題”,雖然這話遭到不婚者抗議,但確實道出了臺灣人口結構令人擔憂的現實。據“內政部”統計,今年2月,臺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正式超過幼年人口。據估算,明年老年人口將超過14%,邁入“高齡社會”;10年後突破20%,超英趕美,和日本並駕齊驅晉身“超高齡社會”。臺“國發會”預測,2061年全臺總人口將減少24.2%,即547萬人,幼年和青壯年會減少一半,老年人將增加1.6倍。屆時“臺灣2300萬人”的口號或許會成為絕響。

  據介紹,為鼓勵生育,臺灣“衛福部”社家署現行措施有:家有5歲以下幼兒,父母可扣除2.5萬元(新台幣,下同)稅額,未滿3歲的幼兒有托嬰補助。各縣市也都設有6000元到數萬元不等的生育津貼。但這些現有政策成效不足,島內民眾的生育熱情似乎很難被點燃。

  為破解少子化難題,臺灣前“衛福部長”林奏延日前開出猛藥——“6歲以下國家養”。林奏延表示,年輕人不敢生孩子,經濟是主因之一,“政府應及早推動‘6歲以下兒童由國家養的人口紅利政策’,且須由內政、教育、衛福等部會跨部會合作,推動社會住宅、疫苗券、奶粉券等獎勵生育的福利”。

  臺灣大學社工所教授馮燕認為,林奏延的建議可行。她表示,自己任“行政院”政務委員時,曾與“國發會”算過,“若政府撫養5歲以下的兒童,包括補助教育費、學費、疫苗等,一年預算約100億-200億元,這是政府負擔得起的”。國民黨“立委”陳宜民説,各縣市已有育兒補助政策,若由“中央政府”加碼,將是很好的刺激生育率方式,但需要做仔細評估。他建議,臺灣在代理孕母等政策都較保守,若能檢討修改,讓無法生育的家庭有合法渠道生育。對於代理孕母議題,“衛福部”主任秘書王宗曦12日回應稱,只要社會能夠接受,“衛福部”不排除所有可能幫助幼年人口增長的措施。

  島內企業界也紛紛鼓勵員工“增産報國”。據《聯合報》報道,臺積電員工在生産前後10個月,都不必輪夜班,近年每年誕生的“臺積寶寶”達2000人,佔臺灣新生兒人數的1%以上。金仁寶集團2001啟動生育“六六項目”,員工每生一個小孩就發6.6萬元獎金,該項目實施以來共“催生”近2000名嬰兒。鴻海集團從2015年起,除了生一胎補助7萬元,寶寶也可領生日禮金1萬元,可領到3歲。

  臺灣大學社會係教授薛承泰表示,很多人以為少子化是養不起、不敢生,事實上有很多高學歷、高收入的人不願生育。現在可能因教育太強調個人主義,使得年輕人認為生孩子是負擔。不論是否政府祭出生育獎勵,或是企業提供優厚待遇,仍抵不過年輕人生育觀念的改變,因此需要在教育中讓年輕人學會面對未來而不是回避承擔責任,並理解生育是為人生帶來希望,而不是帶來負擔。

[責任編輯:郭曉康]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