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太陽花案判決加劇臺島內分裂 輿論哀嘆司法已死

2017年04月11日 06:39:42  來源:環球網
字號:    

  原標題:“太陽花”判決加劇島內分裂 輿論哀嘆“司法已死”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魏允平 環球時特約記者 李名山]繼3月31日臺北地方法院就“318佔領立法院”案宣判“太陽花學運”頭目林飛帆、陳為廷等22人無罪後,臺北地方法昨天又就“323攻佔行政院”案做出判決,認定“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總召集人魏揚等10人被控煽惑犯罪部分無罪,而對於妨害公務的指控法官則輕判陳建斌等11人3到5個月的刑期,且均得易科罰金(即允許以罰金替代自由刑執行——編者注)。如此輕的判決出爐,令島內輿論譁然,“司法已死”的哀嘆不絕於耳。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10日下午,臺北地方法院就2014年“太陽花學運”期間發生的“323攻佔行政院”案,針對涉案的魏揚等21人涉嫌煽惑犯罪、妨害公務、公物毀損、侵入住居等罪進行判決。法院認為,魏揚等人當時因為“反服貿”而發表個人情緒激動的言論、呼口號激勵士氣,主觀上難以辨別有煽惑他人犯罪的故意,因此判定無罪;王晟亦、郭修豪等人雖從“行政院”拿走4個濃煙逃生袋,涉嫌竊盜,但因沒有據為己有的不法意圖,因此被判無罪。陳建斌、黃國揚等11人涉妨害公務、損壞公物等罪成立,分別被輕判3到5個月不等刑期,均得易科罰金。法院同時決議,全案仍可上訴。

  2014年3月“太陽花學運”期間,魏揚與“黑色島國青年陣線”部分成員以及其他學運社團人員,于3月23日晚上7時左右號召民眾在“行政院”攻入“行政院”,並在正門前廣場進行靜坐抗議。還有大批民眾與學生借機闖進“行政院”政務委員陳希舜辦公室及“行政院”電器室,與警員發生拉扯。直到3月24日淩晨,警方出動鎮暴水車展開強制驅離行動,才將“行政院”周邊道路清空。事後,臺北地檢署以煽惑犯罪、妨害公務、公物毀損、侵入住居等罪,共起訴了132人。去年民進黨當局上臺後,“行政院長”林全率先宣佈對此進行撤告,但仍有21人因涉犯妨害公務罪,屬公訴罪無法撤銷,由法院繼續審理。

  聆聽宣判後,涉案人魏揚聲稱,肯定法官對於煽惑他人犯罪的無罪判決,但對其餘因妨害公務等罪被判刑的夥伴感到很遺憾,希望司法延續此前對相關人員攻佔“立法院”的無罪判決,對整場“323事件”做出全體無罪的判決。

  臺“行政院”稱,對法院判決表示尊重。當初起訴此案的臺北地檢署10日表示,尚未收到該案判決書,待收到法院判決後再研議是否提出上訴。前“行政院”副秘書長蕭家淇則表示,已很久沒關注相關消息,對判決並無意見。

  2014年3月,島內青年學生以“反服貿”為由發起抗爭活動,被稱為“太陽花學運”。運動期間衍生出“318佔領立法院”“323攻佔行政院”以及“411路過中正一分局”等三起案件。去年12月30日,臺北地院已對“411路過中正一分局”案做出判決,認定臺大學生洪崇晏等4人犯妨害公務罪、侮辱公務員罪分別處以30天到80天拘役。隨後涉案人員提起上訴,目前該案在臺“高等法院”審理中。今年3月31日,臺北地院就“318佔領立法院”案宣判,以“公民不服從”等概念宣判被控涉妨害公務等罪案的現任“立法委員”黃國昌、學運頭目林飛帆、陳為廷等22人全部無罪。

  此次判決結果再度引發藍綠論戰。“時代力量”主席黃國昌表示,肯定臺北地方法院對魏揚等人的無罪判決,但對部分被告為有罪判決“難以理解、非常遺憾”,認為“應全面獲無罪”。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李俊俋表示,尊重司法判決。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書記長王育敏表示,法院對於這種公民運動的判決,採取比較寬容的標準,但是這樣寬容的標準對於臺灣社會秩序的維護,是不是一個正面的事情,有待觀察。若都已涉及妨害公務,但是以輕罪的方式處理,不知道未來警方在維護社會秩序上,應該要採取何種底線。親民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陳怡潔表示,之前攻佔“立法院”因為法院引用“公民不服從”概念判無罪已經引起爭議,現在同樣攻佔“行政院”,有人有罪、有人無罪,標準不一,民眾無所適從,難道帶頭有名的可以無罪,比較不知道何名何姓的就判有罪?司法要以法論法,以昭公信。

  島內媒體注意到,“318判決”引用的“公民不服從”在“323宣判”的新聞稿中完全找不到,顯見臺北地院對判決可能引發的民意反彈“已有預見”。有島內網民激憤表示,“不曉得攻佔法院有罪沒”,相關判決是為“鬧官有理、造反無罪”大開惡例之門,以後恐將“天下大亂”。

  臺灣資深媒體人高源流表示,“太陽花”判決已經在臺灣造成很大的不安,法院的最大價值是在於平息紛爭、建立社會秩序,如果法院的判決無法維持社會安穩,無法彰顯社會共同認可的價值,那麼此判決沒有意義,檢方應該勇於上訴。

[責任編輯:郭曉康]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