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臺前高官:美國軍售剝臺灣兩層皮 潛艇自造要慎思

2017年04月01日 09:59:56  來源:環球網
字號:    

20170331085956290.jpg

  臺灣前“行政院長”唐飛(圖片來源:中評社)

  蔡英文當局當下正力推所謂的“國機國造”與“潛艦國造”政策,對此,陳水扁執政時期的首任“行政院長”,也曾任“國防部長”、臺軍“參謀總長”的唐飛30日表示,如果你投入好多錢,你做出來的飛機是否比得上“假想敵”的飛機?身為一個“弱國”,更是要慎思,做任何事情要多想一點,不要泛政治化去思考。

  據香港中評社3月31日報道,唐飛在22日晚間在臺北晶華酒店樓梯不慎摔倒受傷,進行左肩韌帶的顯微手術,術後30日下午首度公開露面。

  唐飛表示,臺灣要慎思,做任何事情要多想一點,不要“泛政治化”去思考。但另一方面,美國賣軍備也是剝臺灣兩層皮,每當臺灣的“國防”科技研發到一定程度時候,美國才願賣武器給臺灣。他舉例,起初美國不賣F-16戰機給臺灣,但當臺灣花幾千億元(新台幣),終於造出IDF戰機,美國人這時才宣佈要賣F16戰機給臺灣。“前面時間,你磕頭也沒有用,美國就是不賣武器給臺灣”。

  唐飛説,從軍校起算,他從軍50多年,對於軍隊有一份情懷,也關心“國防”事務。對於大陸推動軍事革新,比臺灣還要早一步,他對於這一點“感概萬分”;很多先進國家已經完成軍事事務革新,而中國大陸也已經啟動相關的改革;臺灣當局在1990年開始關注軍事革新,臺灣曾獲美國國防部協助;不幸的是,2000年的政黨輪替之後,推動軍事革新因為內外環境因素而冷卻了。

  唐飛表示,軍事革新工作,比起“國防”工業自主與“國艦國造”,來得重要。現任“國防部長”馮世寬曾任職情報次長,也曾承辦美臺合作軍事革新工作,不過,“國防部長”不好做;臺灣歷經二次政黨輪替16多年,這段期間換了11位“國防部長”;在如此頻繁更換部長的情況下,很難推動軍事革新。他希望馮世寬可以找出時間,重新推動軍事革新。

  唐飛又稱,臺灣現在瀰漫著反軍人情節,也希望“國防”工作可以有老百姓、“國會”、各黨的支援。“國防”工作若做不好,則全民要承擔責任。老百姓要多支援與了解軍隊,而政府也要與老百姓多溝通。

  唐飛直指,臺灣軍隊文官制度弊病,他舉例,“國家”花了許多金錢與許多年培育一位擁有醫學博士的專業軍醫,但軍醫在“國外學成歸國”而服役部隊沒有幾年,馬上面臨若無法晉陞官階只好被迫退伍的窘境;現在全臺到處是“國防”醫學院學歷退伍的執業醫師,軍中竟沒有要留下這樣好的專業人才,輕易把人才給送走!

  空軍出身的唐飛也表示,他在軍旅服役多年,自己是最沒有軍種本位觀念的人,凡事不以自身軍種利益來思考。臺灣現在仍常見軍種的“本位主義”,若“國防部長”換新人做了,下面主官與其所屬的軍種,全都換另批軍種部屬。所以,他認為,這是軍人不適合當“國防部長”的原因。“國防部長”應由文人來做,臺灣應徹底完成建立軍隊文官制度等軍事革新工作。

  至於面對兩岸軍力失衡,被問到臺灣應當推動所謂的“國機國造、潛艦國造”,還是向美國買軍備?

  唐飛則説,應該考量財力、物力、人力,要如何面對“假想敵”;“國防工業自主”這句話本身是有瑕疵,“國防工業自主”應非常慎重;如果你投入好多錢,你做出來的飛機是不是比得上“假想敵”的飛機?所以應要慎思!

  在國臺辦29日舉行的例行發佈會上,發言人馬曉光指出,臺灣通過發展一些進攻性的武器來為自己的錯誤政治路線保駕護航,只能升高兩岸的緊張,拉開兩岸的對抗,對臺灣經濟發展和社會民生沒有任何益處。

下一頁:臺軍為“嚇阻大陸潛艇” 舉行反潛機實彈射擊演習

[責任編輯:齊昕]

相關內容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