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臺媒:蔡當局消費"二二八"激化社會對立

2017年02月28日 08:23:52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媒:蔡當局消費“二二八”借“轉型正義”激化社會對立

  圖為26個民間團體發起“228.走尋真相—‘二二八’七十週年紀念行動”,27日在臺北市南京西路太原路口登場,民眾拉著白布條,沉默肅穆遊行,悼念“二二八”事件罹難者。(圖片取自臺媒)

  台灣網2月28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臺當局“文化部”在“二二八”事件七十週年前夕,突然宣佈中正紀念堂停止販賣、播放蔣介石相關紀念品與紀念歌曲,蔡當局種種要求“轉型正義”的語言,再度激化藍綠對立。昨(27日)又緊急宣佈中正紀念堂在尚未“修法”轉型前,年年的“二二八”都要閉館,問題是已被撕開的社會傷痕,閉館一天就能弭平嗎?

  70年後的今天,有人覺得歷任當局做得不夠,受難者家屬認為還有真相未明、責任未清。另外,“二二八”事件在兩岸間的複雜度與敏感度也並未隨著歲月流逝而有稍減。

  文章指出,二度執政的民進黨,原可較國民黨更無包袱,從開放塵封檔案的起手式來響應社會要求。然而,臺當局“文化部”卻高舉“轉型正義”的利刃一刀砍向中正紀念堂。持平來看,如馬英九所言,蔣介石在歷史上本就毀譽參半,所謂評斷要功過並陳,這是理性之論。至於該不該把蔣請下來,本身就是極大爭議,何況執政有優先級,去蔣一事有這麼急嗎?

  再者,既喊出“去蔣化”激化社會對立已可預見,臺當局“文化部”為避免支援與反對雙方肢體衝突,經沙盤推演後匆匆決定閉館,這豈不是應證決策的思慮不週、率爾操觚?“二二八”的閉館之舉,不就是一時的權宜之計。

  文章説,中正紀念堂是保留或拆除無疑將成臺灣推動“轉型正義”的觀察指標。但身為主事者,理應審慎為之,謀定而後動,而不是走一步算一步,甚至充斥政治權謀,到頭來落得治絲益棼,讓臺灣陷入內耗,徒增社會矛盾罷了。(台灣網 盧佳靜)

[責任編輯:盧佳靜]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