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臺中正紀念堂停售蔣介石紀念品被轉型 綠營“去蔣化”升溫

2017年02月27日 08:45:48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在臺灣“二二八事件”70週年紀念日前夕,民進黨當局迫不及待地宣佈新一輪“去蔣化”措施。臺媒稱,隨著政權更疊,蔣介石一再被“轉型”,也屢次成為政客操弄意識形態對立的催化劑。

  據臺灣《中國時報》26日報道,臺“文化部長”鄭麗君25日宣佈,基於“面對歷史、正視傷痛、尊重人權”的目的,“中正紀念堂”有必要轉型,目前商店已下架停售“威權統治者”意象鮮明的商品,包括玩具、文具和生活用品等,並且在開閉館時停播“蔣公紀念歌”,停止發放涉及“威權崇拜”的簡介和其他宣傳品。同時,紀念堂裏的展廳、藝廊和演藝廳也要更名,恢復原先使用的“一展廳”“二展廳”“一樓藝廊”等中性名稱。“文化部”將展開跨部會協調,將文物歸還“國史館”等其他單位。至於“中正紀念堂”是否改名、未來用途及儀隊站崗是否取消,鄭麗君稱將開放社會討論。她説,“轉型正義不是要去蔣化,相反是要面對他”。

  民進黨稱,國民黨仍堅持“蔣介石在‘二二八事件’中的功過未定”,讓人感到非常不可思議,國民黨應該為不恰當的發言道歉。“獨派”團體“北社”社長張葉森稱,這些商品下架是最起碼的,“這是非常應該的、遲來的正義”。“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甚至建議,把“中正紀念堂”改作“立法院”。

  過去20年,島內對“去蔣化”並不陌生。第一波風潮發生在1996年,時任臺北市長的陳水扁下令將“總統府”前的介壽路改名為“凱達格蘭大道”。2007年堪稱“去蔣運動”的高潮,已是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陳水扁宣佈將“中正紀念堂”更名為“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並拆除“大中至正”四字,“教育部”由此與臺北市政府展開激烈的“掛牌攻防戰”。此後高雄市政府一聲令下,將巨型蔣介石銅像大卸八塊移除,各個學校、公園也發生不少破壞銅像的事件。直到馬英九2008年上臺,才把“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改回“中正紀念堂”,但大門口牌樓上的匾額題字仍是“自由廣場”。

  蔣家第四代、國民黨“立委”蔣萬安説,民進黨完全只講蔣介石“過”的一面,也不是客觀理性地呈現歷史,“這樣的做法與過去威權時代有什麼差別?”

  國民黨主席洪秀柱稱,“中正紀念堂去蔣化”將引發社會對立、仇恨與分化,是不智之舉。國民黨“立法院”黨團首席副書記長林為洲批評説,民進黨用政治手段做細枝末節的“轉型正義”根本毫無必要,如果蔣介石紀念商品不被接受,市場自然會淘汰,民進黨撇除其歷史意義的做法反而是傷害觀光。

  臺觀光局統計顯示,“中正紀念堂”一直是遊客赴臺最愛去的前五大景點之一,僅次於夜市、臺北101、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國父紀念館”。

  《聯合報》評論稱,如果説販售這些商品就是“威權崇拜”,而民眾記憶猶新的是,同樣是民進黨執政的臺中市政府,居然想把已拆毀的“臺中神社鳥居”重新立起,並稱是“找回城市光榮”。“難道日本殖民時的神社,比中正紀念堂還要‘不威權’?”

[責任編輯:張曉靜]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