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推測美擬在臺部署“薩德”:形成東亞反導網?
參考消息網2月13日報道香港《亞洲周刊》2月19日(提前出版)一期刊文,題為《美軍擬在臺灣部署“薩德”係統?》。
臺灣處于“最佳位置”
文章稱,特朗普就職,臺北沉醉在“特蔡通話”的善意與奧巴馬卸任前簽署《2017財年國防授權法》所打破的軍事交流限制。春節剛過,軍售問題在臺北掀起了波瀾。臺方有意向美方提出軍購,而軍事界推測,美軍計劃向臺灣出售“薩德”係統。由于“薩德”係統問題異常敏感,一時之間,臺海兩岸與美國軍事關係籠罩著陣陣疑雲。
盱衡臺灣的地理位置,部署于大陸南方的彈道導彈部隊,若以關島為目標,距離最短的航線都將越過臺灣新竹、苗栗、臺中及南投的空域;雖然樂山陣地已部署“鋪爪式”長程預警雷達,但其使用的UHF波段較“薩德”AN/TPY-2雷達使用X波段的分辨率低。若使用“薩德”係統攔截,或可在彈道導彈仍在助推階段即可進行攔截,故為部署“薩德”係統的最佳位置。美國是否會利用臺灣民眾的恐懼心理與F-35量產不及的借口,進一步在“建議”的壓力下將“薩德”係統軍售臺灣,引起各方矚目。
近期有美國媒體報道:臺灣有意購入150架傳統起降的F-35A與60架垂直/短場起降的F-35B隱形戰機,以取代現役的幻影2000與IDF(“經國號”)戰機。農歷新年前,臺灣當局防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馮世寬透露臺灣將研發具有隱形性能的新一代戰機,反映的是臺海軍力失衡下臺灣對于戰力提升的期待。而促成“特蔡通話”的關鍵人物之一、特朗普交接團隊顧問、美國傳統基金會研究員葉望輝大選後訪臺時,吹出了軍售的風向球。
自1989年起,臺軍以幻影2000、F-16及IDF戰機為核心的防空作戰能力,成功級、康定級、濟陽級軍艦的制海作戰艦隊,與CM-11/12的陸上決戰主力建立了新一代兵力。然而在將近30年後的今天,都將面對“中期壽限”與消失性商源的問題。
以空軍為例,雖然IDF性能提升的“翔展計劃”即將完成,F-16A/B脫胎換骨為F-16V的“鳳展項目”陸續展開,但幻影2000戰機受商務仲裁影響,不但性能提升遙遙無期,連零附件的採購都發生問題,不得不以“環控防護”之名、行“封存”之實。對于海軍而言,71歲高齡的茄比級及服役近三十年的劍龍級潛艦戰力不足的問題,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
若採購F-35戰機的報道成真,海軍潛艦和陸軍主力戰車的換裝至少再等十年;以制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日前所公布的2019年每架約8500萬美元的價格,210架的總價高達178億美元,將是美國對臺軍售以來的最大一筆交易;但2017年臺灣的防務預算,“人員維持”、“作業維持”、“軍事投資”加總僅約103億美元。此一軍售案要如何推動,不但考驗蔡英文的決心,也考驗臺灣的財政能力。
軍售內容引發猜測
“供給”與“需求”是市場運作的兩股力量,究竟什麼是臺灣有需要、買得起,數量又能彌補“戰力空窗”,且美國又有意願的軍售項目?
……
欲看全文(剩余930字),請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參考消息公眾號,回復關鍵詞“薩德”。

[責任編輯:齊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