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臺學者警示臺當局:"一例一休"不轉彎服務業要墜崖

2017年02月22日 09:48:52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2月22日訊 根據臺北市美國商會最新發佈的“2017商業景氣調查報告”,衝擊美商在臺營運的前3大因素,分別是:公部門行政作業過於繁冗、兩岸關係、“勞基法”。其中“勞基法”主要是因為通過“一例一休”,對人事成本及企業排班影響巨大。對此,臺灣“國政基金會助理研究員”盧佳宜投書《中國時報》表示,“一例一休”再不發夾彎,臺灣服務業就要墜崖了。

  文章表示,臺灣服務業佔臺灣地區GDP的比重從1980年的53%開始逐年成長,2015年臺灣地區整體服務業佔GDP的比重為62.8%,平均就業人數達660.9萬人,佔總就業人數的59%。而服務業有著明顯的淡旺季差別,需求變化大,只有彈性工時才能有效因應。此外,根據臺灣當局“經濟部”統計,2015年臺灣中小企業約有138.3萬多家,佔全體企業97.69%,其中約8成為服務業,採獨資經營的中小企業佔54.32%,經營10年以上的中小企業有50.43%。

  服務業為因應成本上揚,要麼減少聘雇,由老闆兼撞鐘咬牙撐下去,要麼就必須漲價以求生存,最後,當然還是都要由消費者買單。這也不難看出,為何臺灣地區1月消費者物價總指數(CPI)漲2.25%,為近11個月以來新高,其中食物類年增率2.98%,外食漲1.6%,為9個月新高。

  文章表示,回顧臺灣經濟發展的歷程,當時勞資同心造就經濟奇跡,勞資互惠共創雙贏,如今因為勞工的薪資成長停滯不前,把過錯推到經濟成長的果實很可能都被企業分走。其實臺灣整體經濟在於産業結構已面臨發展瓶頸,臺當局該做的是協助産業轉型與升級,持續營造勞資對立,只會讓消費力越來越低,企業被迫關門。

  文章指出,簡單來説,“一例一休”再不發夾彎,臺灣服務業就要墜崖了。臺當局必須重視這項政策帶來的嚴重後果,了解“一例一休”執行面的實際情況,力求在工時制度上提供彈性,如放寬每月加班時數上限,或適度放寬變形工時規範的實施彈性;不管民眾是要創立何得規模的公司,臺當局都應簡化行政程式儘速協助處理,而對經營中的服務業應減少管制,臺灣已有足夠的消費者意識,且發聲管道豐富,臺灣經濟蒸蒸日上才能帶動就業機會及員工薪資,真正解決經濟困境。(台灣網 朱煉)

[責任編輯:朱煉]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