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臺學者:蔡英文強佔“文化總會”以搞“傾日臺獨”

2017年02月21日 13:14:26  來源:海外網
字號:    

  國民黨臺灣發展研究院院長林忠山(圖片來源:中評社)

  海外網2月21日電對於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可望在3月接掌臺“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國民黨臺灣發展研究院院長林忠山20日在臉書發文表示,蔡英文強佔臺“中華文化總會”會長,是在行“文化臺獨”之實:有利且快速地推動“去中國化”,再植入“傾日臺獨”的文化價值。

  臺“中華文化總會”2月15日召開第6屆執行委員會,會議中確認276名舊會員資格,也通過包括蔡英文、陳建仁等共258名新會員入會。傳出會員大會最快在3月初舉行,蔡英文可望順利接下會長,綠營文宣大將、前“國安會”諮詢委員林錦昌將出任秘書長。

  林忠山在臉書發文稱,從臺“中華文化總會”的歷史演進,可以發現:1、名稱之更疊有四次,在國民黨執政時,以中華文化之復興為主軸,而民進黨執政則凸顯“去中國化”之價值意圖。2.會長主要是由臺灣地區領導人擔任,會名又是文化總會,所以在歷史路徑概念下是政治性和文化性並行的價值,且帶有由政治來領導文化運作之意涵。不過馬英九轉由劉兆玄任會長,即有降低或排除政治性之運作,並真正落實為民間文化性組織的考慮。不過,事與願違,蔡英文卻要強勢擔任會長。

  林忠山指出,通過對2016年11月迄今蔡英文當局言論與行動的歸納,可窺其路徑的全貌。2016年11月民進黨動員623人加入臺“中華文化總會”,是原本會員的兩倍以上,意圖優勢化其會員結構,並抨擊劉兆玄“公産變私産”、“霸佔‘文化總會’”。蔡英文辦公室發言人黃重諺指出,臺“中華文化總會”最早是由臺當局資源創立,過去都是由臺灣地區領導人擔任會長,如今也應該依慣例。

  林忠山質疑,蔡英文強佔會長將成事實,其目的及意圖為何?現今蔡辦僅表示,臺“中華文化總會”是全民資産,未來也期待在全體會員共同努力下,繼續協助當局與民間合作,推動各項文化發展與交流。真的這麼簡單嗎?

  林忠山指出,對於蔡英文強佔會長,國民黨主席洪秀柱表達了擔憂,質疑“‘去中國化’的民進黨,如何掌舵臺‘中華文化總會’?”,又可能會利用當局公共資源“假傳承、真破壞”;也有媒體人士指出,蔡英文拿下臺“中華文化總會”,一方面是想搞“文化臺獨”,但同時也希望藉此開拓兩岸的“第三軌道”。

  林忠山認為,依民進黨路徑的基調,將臺“中華文化總會”更名為“臺灣文化總會”等雷同的名稱,是其遂行文化“臺獨”之必然。另在臺“中華文化總會”是“全民資産”的認知下,民進黨或將會把此民間性組織,變更為準官方組織,視其是最有利且快速推動“去中國化”及“傾日媚日”的機制,固可藉此強勢地先將機關及學校的中華文化精神符號排拒在外,再植入“傾日臺獨”的文化價值。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