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港媒推測美擬在臺部署“薩德”:形成東亞反導網?

2017年02月14日 08:40:35  來源:參考消息網
字號:    

  

    參考消息網2月13日報道香港《亞洲週刊》2月19日(提前出版)一期刊文,題為《美軍擬在臺灣部署“薩德”系統?》。

  臺灣處於“最佳位置”

  文章稱,特朗普就職,臺北沉醉在“特蔡通話”的善意與奧巴馬卸任前簽署《2017財年國防授權法》所打破的軍事交流限制。春節剛過,軍售問題在臺北掀起了波瀾。臺方有意向美方提出軍購,而軍事界推測,美軍計劃向臺灣出售“薩德”系統。由於“薩德”系統問題異常敏感,一時之間,臺海兩岸與美國軍事關係籠罩著陣陣疑雲。

  盱衡臺灣的地理位置,部署于大陸南方的彈道導彈部隊,若以關島為目標,距離最短的航線都將越過臺灣新竹、苗栗、臺中及南投的空域;雖然樂山陣地已部署“鋪爪式”長程預警雷達,但其使用的UHF波段較“薩德”AN/TPY-2雷達使用X波段的解析度低。若使用“薩德”系統攔截,或可在彈道導彈仍在助推階段即可進行攔截,故為部署“薩德”系統的最佳位置。美國是否會利用臺灣民眾的恐懼心理與F-35量産不及的藉口,進一步在“建議”的壓力下將“薩德”系統軍售臺灣,引起各方矚目。

  近期有美國媒體報道:臺灣有意購入150架傳統起降的F-35A與60架垂直/短場起降的F-35B隱形戰機,以取代現役的幻影2000與IDF(“經國號”)戰機。農曆新年前,臺灣當局防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馮世寬透露臺灣將研發具有隱形性能的新一代戰機,反映的是臺海軍力失衡下臺灣對於戰力提升的期待。而促成“特蔡通話”的關鍵人物之一、特朗普交接團隊顧問、美國傳統基金會研究員葉望輝大選後訪台時,吹出了軍售的風向球。

  自1989年起,臺軍以幻影2000、F-16及IDF戰機為核心的防空作戰能力,成功級、康定級、濟陽級軍艦的制海作戰艦隊,與CM-11/12的陸上決戰主力建立了新一代兵力。然而在將近30年後的今天,都將面對“中期壽限”與消失性商源的問題。

  以空軍為例,雖然IDF性能提升的“翔展計劃”即將完成,F-16A/B脫胎換骨為F-16V的“鳳展項目”陸續展開,但幻影2000戰機受商務仲裁影響,不但性能提升遙遙無期,連零附件的採購都發生問題,不得不以“環控防護”之名、行“封存”之實。對於海軍而言,71歲高齡的茄比級及服役近三十年的劍龍級潛艦戰力不足的問題,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

  若採購F-35戰機的報道成真,海軍潛艦和陸軍主力戰車的換裝至少再等十年;以製造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日前所公佈的2019年每架約8500萬美元的價格,210架的總價高達178億美元,將是美國對臺軍售以來的最大一筆交易;但2017年臺灣的防務預算,“人員維持”、“作業維持”、“軍事投資”加總僅約103億美元。此一軍售案要如何推動,不但考驗蔡英文的決心,也考驗臺灣的財政能力。

  軍售內容引發猜測

  “供給”與“需求”是市場運作的兩股力量,究竟什麼是臺灣有需要、買得起,數量又能彌補“戰力空窗”,且美國又有意願的軍售項目?

  其實從美國的官方説法,即可略知一二。去年10月舉行美臺“防務工業會議”時,五角大樓負責亞太安全事務助理部長辦公室的資深顧問戴維赫爾維在演講時表示,面對中國大陸的“軍事挑戰”,臺灣應聚焦防務資源優先化、本土防衛優先化、發展精銳部隊與投資不對稱戰力等四大範圍。簡而言之,美國政府的態度就是臺灣應增加防務預算,針對解放軍的軍力投射,投資發展不對稱作戰的水雷、移動式的攻船導彈及防空系統等精銳部隊。

  報道稱,“中科院”所研發的“雄二”及“雄三”攻船導彈,不但已部署在成功級、康定級、錦江級艦及導彈快艇,且從外島到本島皆有固定陣地或機動部署;現役的“天弓一型”及“天弓二型”導彈換裝為“天弓三型”導彈的“強弓計劃”,預計在2024年前完成。另已曝光的愛國者導彈基地,北部的萬里、新店與南港皆已興建完成;興建中的則有中部的清泉崗基地、坪林及嘉義空軍基地,與南部的新化、拷潭及屏東南機場。從攻船的“雄二”、“雄三”導彈,到防空的“天弓”、“愛國者”導彈,已將臺灣裝備成導彈密度世界排名第二、僅次於戰火頻仍的以色列,然美國官方所指的軍售項目究竟為何?

  拉攏日韓意在臺灣?

  文章稱,“愛國者”-3型導彈與“薩德”系統為美國防衛海外基地及盟國安全的導彈防禦系統,但“愛國者”-3型反彈道導彈的攔截高度為20公里,而“薩德”系統為40到150公里,故“愛國者”-3型導彈和“薩德”系統構成了美國陸軍高低搭配的導彈防禦體系。

  韓國在去年7月同意美國在韓部署“薩德”系統。去年8月日本防衛省亦傳出加速研究引進“薩德”系統的消息,未來第一島鏈日本、韓國,皆有可能部署AN/TPY-2機動長程預警雷達系統,或是部署了完整的“薩德”系統,不禁令人聯想在臺灣部署的可能性。

  特朗普所任命的國防部長馬蒂斯就任後打破首訪中東或歐洲的慣例,走訪了亞洲的韓國與日本。在韓國誓言順利部署“薩德”系統,在日本拜會首相安倍晉三時則明確地表示,美方將遵守《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對日本防衛義務的相關規定。

  美日的安保條約、美韓的“薩德”系統與去年11月日韓簽署生效的《軍事情報保護協定》,三國的軍事聯盟已具雛形,美國是否會透過軍售拉攏臺灣,進一步擴大形成東亞的“小北約”?“薩德”系統是個好理由,但對於臺灣而言,中國大陸的反對強度勢必更為強烈。

  

[責任編輯:齊昕]

相關內容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