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臺媒:民進黨爭“紙鈔界奧斯卡”實為推意識形態鬥爭

2017年02月08日 08:21:24  來源:台灣網
字號:    

  台灣網2月8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臺當局“一例一休”後遺症持續擴大、年金改革壓力鍋隨時爆炸、兩岸關係繼續惡化、消費物價隱隱上漲,堪稱亂事如麻。《中國時報》評論文章指出,民進黨“立委”不僅不體諒蔡當局執政舉步維艱反而不斷添亂,最“經典”的麻煩製造者該數高志鵬。高志鵬説新台幣上的孫中山、蔣介石頭像很多人都已經看膩了,該換了。他承諾要推行新台幣設計運動,自信可以競爭“紙鈔界奧斯卡”。

  文章説,紙鈔界的奧斯卡能有多重要,值得臺當局花費15億新台幣,令人百思不解。志在得獎恐怕是假,借此遂行意識型態鬥爭才是真。高志鵬不是第一次炒作這類議題,2016年2月高當選連任之際就曾提出廢除孫中山遺像,並主張臺灣地區領導人就職不再向“國父”敬禮。他為此舉辯護的理由是“轉型正義”。

  在他看來,孫中山已經是過去式,甚至有可能是“外國人”,蔣介石更是十惡不赦的罪魁。按照這一邏輯,無論是懸挂孫中山遺像,還是將蔣介石頭像置於新台幣上,都非常荒謬。

  文章指出,高志鵬此舉無非是在“臺獨”意識型態之下所做的炒作行為,今次是新台幣上的頭像,平時還針對校園裏的蔣介石銅像,近些年來類似舉動從未停歇。但這些做法並不會徹底翻轉臺灣社會的主流史觀,很多人仍然認可前人所做的貢獻,甚至這些都不會得到蔡英文的支援。蔡英文致力於維持現狀,去年她沒有響應廢除孫中山遺像主張,但後續負面效應已經出現。

  網路上許多人紛紛自己設計新台幣的圖案,將陳水扁等人置於鈔票之上,用以諷刺高志鵬的這一荒誕主張。文章表示,在玩笑之餘,大家也忽然發現”“獨派”的虛妄,那就是找不出真正可以置於貨幣之上的代表人物。選用日本殖民者雖然符合當下一些人扭曲的史觀,但終歸不能代表臺灣;至於當代的一些所謂名人,其資歷尚難成為貨幣上紀念的重要人物。面對此情此景,高志鵬不得不承認蔣經國頭像也可以,這其實正是這一困境的典型表現。

  歷史經不起扭曲,通過貨幣的頭像來表達對先賢的紀念向來是設計貨幣的慣常做法。現在卻被政客用來當作遂行意識形態鬥爭的工具,這不啻為對歷史人物的侮辱,理應受到世人的譴責。

  文章提到,問題的嚴重性恐怕不僅在此,前“行政院長”陳衝即公開撰文直陳此事所反映出來“立委”的眼界。當個別“立委”還在借貨幣問題炒作意識型態對立時,殊不知貨幣數字化已經是大勢所趨,電子貨幣大有取代紙幣、硬幣之勢。政治人物不思如何緊跟時代潮流,為貨幣發行和流通尋找新的空間,反而只注重外觀這種表面事項,自然也就只有“目光如豆”4字可以形容。長此以往,臺灣社會又還能有多少資本可供揮霍?又有多少優勢可以展開競爭?

  文章稱,新台幣上的孫中山頭像或許久而久之會被看膩,但這不應是因為“統獨”觀念所導致,而應該基於貨幣發展的需要。如果有朝一日,臺當局“部門”和“立法者”能夠以開放的心態、務實的行動為社會尋找出路,臺灣民眾才不會看膩臺面上政客的嘴臉。否則,在孫中山還未被看膩之前,政客們會先變成人們唾棄的對象。(台灣網 盧佳靜)

[責任編輯:盧佳靜]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