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人民日報:“文化臺獨”刻意歪曲中國歷史,用心險惡

2017年02月07日 08:10:19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自蔡英文當局上臺以來,在“法理臺獨”前途渺茫、無路可走的情況下,“文化臺獨”愈演愈烈,引起海峽兩岸人民廣泛關注。這既是對當前兩岸關係的重大挑戰,也對未來兩岸和平發展造成嚴重威脅。然而,有人認為,“文化臺獨”影響有限,成不了氣候,無需過慮。“文化臺獨”雖然不像“法理臺獨”那樣容易直接加劇兩岸緊張態勢,但從長遠來看,它對兩岸穩定的衝擊不容小覷,甚至有釜底抽薪之虞。對此,要認清其“廬山真面目”,保持高度警惕。

  “文化臺獨”歪曲中國歷史。蔡英文當局宣佈廢止課綱微調、禁止大陸及港澳學者借閱臺灣“國史館”資料、撤除臺北故宮南院十二獸首陳列、拆除臺灣抗戰紀念碑。凡此種種,與陳水扁執政時期民進黨當局在文化教育領域大力推行的“去中國化”一脈相承,其根本目的無外乎將臺灣地區的歷史與祖國大陸的歷史分割,意圖否定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神聖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事實。但是,蔡英文當局這種“刨根”“挖魂”之舉,只會加劇臺灣社會的精神缺失與錯亂。習近平同志指出,歷史就是歷史,歷史不能任意選擇,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文化臺獨”從歷史虛無主義出發,刻意歪曲中國歷史,否認兩岸同屬於一個中國的現實,否認兩岸同屬於華夏一脈的事實,其用心之險惡引人警醒。

  “文化臺獨”撕裂臺灣社會。蔡英文當局設置“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她擔任召集人並代表民進黨當局進行所謂向“原住民”道歉活動,還宣揚要重建“原民史觀”。事實上,此舉可謂醉翁之意不在酒。重建“原民史觀”,不過是用來對抗所謂“漢人史觀”的幌子。這不僅否定了祖國大陸人民對臺灣地區歷史發展的貢獻,而且從根本上否定了閩南人移居臺灣的歷史正當性與合法性。“原民”與“移民”的對立,加上“本省人”與“外省人”、“綠營”與“藍營”的對立,只會使得臺灣社會處於嚴重的族群分裂狀態。歷史發展表明,文化既有歷史、社會屬性,也有政治屬性。全體臺灣同胞同為中華兒女,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這是廣大臺灣民眾的基本共識,是兩岸人民、全球華人的共識,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也是兩岸關係穩步發展的政治基礎。蔡英文當局面對臺灣族群分裂,非但沒有著力彌合,反而趁此亂象得售其姦,使得臺灣社會的撕裂更趨嚴重。

  “文化臺獨”製造兩岸對立。蔡英文當局刻意“洗綠”臺灣“中華文化總會”。島內輿論直指此舉乃變“中華文化總會”為“臺灣文化總會”之先聲,必定造成兩岸文化認同的障礙。近日,蔡英文陣營更有人拋出應禁止臺灣青少年“扯鈴(空竹)”,因為“扯鈴也是中國文化,是幫中國統戰”的奇談怪論,引發島內輿論強烈反對。文化認同是民族認同、國家認同的基礎。我國是有著悠久歷史、幅員遼闊的多民族國家,雖然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出現過短暫的內部紛爭,但由於各地區、各民族都認同中華文化,所以融合統一始終是中華民族歷史發展大勢。如果一個國家內部的文化認同模糊不清甚至尖銳對立,必然導致國家分崩離析,20世紀末期南斯拉伕的分裂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因此,作為海峽兩岸最大公約數的文化認同,可以説是兩岸和平發展的穩固基石。蔡英文當局推行“文化臺獨”,對這一基石造成了重大損害。

  (作者單位:重慶郵電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