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臺灣緊張"特朗普會不會賣臺" 美方官員勸説不必太擔心

2017年01月24日 07:56:25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會不會出賣臺灣?”臺灣前“行政院長”遊錫堃在美國參加特朗普的就職典禮時,當面問了美國傳統基金會創辦人佛訥這個問題。雖然佛訥以及美在臺協會相關負責人都給出安撫性回答,勸臺灣不必太擔心,但隨著特朗普正式就職,臺灣是否會淪為特朗普手中的交易籌碼,島內輿論場依然對此憂心忡忡。

  據臺灣《聯合報》22日報道,遊錫堃在美國時間20日與傳統基金會創辦人佛訥會面時,當面詢問“美國總統川普會不會出賣臺灣”。佛訥表示,“臺美之間有‘與臺灣關係法’,怎麼出賣?”文章分析稱,佛訥的意思是,“不是總統説賣就賣,‘與臺灣關係法’是國會立的法”。對於遊錫堃的做法,“臺獨”大佬、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批評稱,遊錫堃在美國對親近特朗普的佛訥,得意地、尖銳地問特朗普“是否會賣臺”,這是“立委”在向“部長”質詢嗎?特朗普如果會賣臺,這樣質詢就可以預防嗎?若特朗普不賣臺,“這麼問不唐突嗎?”若特朗普想賣臺,如此能質詢得出他內心的盤算嗎?

  美在臺協會華盛頓總部執行理事羅瑞智21日稱,美國在亞太有長久利益,雖然各屆政府對如何追求這些最佳利益有不同看法,但是兩岸和平穩定為美國利益,這仍維持一致;履行“與臺灣關係法”的承諾將持續指引美國的行動與決定。與特朗普團隊關係密切的美國共和黨艾奧瓦州主席葉望輝此前也表示,未來美國政府會將重點放在經貿,除了與中國大陸談判,臺灣當然也在其中,“不覺得臺灣有什麼好擔心的”。

  雖然美方竭力安撫臺灣,但這並不能消除臺灣方面的擔憂。島內媒體人馬維敏23日撰文稱,“與臺灣關係法”是永恒不得改變的天條嗎?美國以前也和蔣介石簽了正式的協防條約,結果呢?何況,佛訥能代表特朗普嗎?就算同樣的話出自特朗普之口,就能相信嗎?遊錫堃沒機會當面問特朗普,只好問據説很接近特朗普的佛訥,以讓臺灣人安心。但就像去問另一半的親戚朋友,“我那個死鬼會不會背著我偷吃啊?”你會相信聽到的答案嗎?文章稱,畢竟美國從來不是個好情人,在全球到處都有始亂終棄的前科,臺灣也曾經吃過虧。不要再次受傷害,就是不要心存期待,尤其看看特朗普的婚姻記錄以及他是如何對待女性,臺灣恐怕玩不起這一局,再怎麼小心都不為過。

  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21日在臉譜上發文稱,特朗普就職演説強調美國優先,在這個前提下,“臺灣在美國眼中將會扮演什麼角色?大量高額的軍購、含瘦肉精美豬的進口,會不會成為蔡政府‘輸誠’的方式?”郝龍斌稱,作為一個商人,特朗普習慣“交易式的思考”,臺灣一定要注意不能成為“被交易”的工具或籌碼;希望特朗普未來跟中國大陸談判時“心中有臺灣”,但希望是“友誼”而非“籌碼”。

  “特朗普肯定不賣臺?”臺灣今日新聞網23日刊登評論文章稱,特朗普會不會賣臺?那得看賣臺符不符合美國利益。特朗普眼中只有美國利益,從來就沒有所謂的臺灣利益。出賣了臺灣,以後很難有東西可以要挾中國大陸,有臺灣一直握在手中,才有機會從中國大陸手裏産生美國利益。別忘了,即便是對特朗普具有掣肘作用的“與臺灣關係法”裏,也沒提臺灣的利益,只有美國利益才是優先,不出賣臺灣,不代表特朗普不會違背臺灣利益。

  親綠的《自由時報》23日刊登評論文章稱,從特朗普當選以來,臺灣就感受到來自特朗普團隊無比的關愛,從特朗普與蔡英文通電話、以臺灣稱呼“國名”,甚至有特朗普顧問建議要在臺灣駐防美軍,臺灣在美國老大哥心中的地位,瞬間仿佛回到冷戰時期,深宮怨婦突然翻紅變老大新寵,對臺灣是福是禍,可要冷靜深思。文章稱,美國突然改變40多年來對臺灣的態度,友善得令人害怕,就像太子丹要荊軻去送死一樣,也是先送上醇酒美人,臺灣不該得意忘形,後面恐怕會有一個更大的危機在等著。

  “中美貿易戰,臺灣兩頭空”。臺灣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教授潘兆民23日在《中國時報》上撰文稱,特朗普上臺,有人預測,中美貿易關係的緊張趨勢將成為一個新常態。這將是影響臺灣經濟成長的助力還是阻力?臺灣最大的貿易夥伴是中國大陸,事實上,大部分的臺商都是臺灣接單、大陸生産、轉口美國,當大陸的産品因美國調高關稅而無法順利銷往美國時,臺灣如何能受益?兩岸關係的冷對抗,已使臺灣錯失搭上大陸“一帶一路”經濟共榮的機會,而今中美貿易戰又即將上演,臺灣是否會兩頭空?世界秩序將因特朗普新政走向不確定的年代,如果兩岸不能儘快回到“九二共識”的和平發展之路,兩岸關係勢必因中美衝突而更加嚴峻,臺灣的經濟恐怕再難見到春燕。

  對於特朗普上臺後兩岸局勢的變化,《旺報》23日報道稱,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學者汪曙申表示,臺海地區和平穩定符合美國的利益,特朗普打“臺灣牌”作用有限,而且大陸現已具備能力反制特朗普操作“臺灣牌”;特朗普強調“美國優先”,代表蔡英文“價值觀外交”不起作用,為迎合特朗普,臺灣就要在美國豬肉、牛肉等問題上讓步,而這些議題會在臺灣激起重大爭議,“蔡英文的民意支援度在下降,到時將很難處理,所以臺美關係會有一個經貿的坎”。北京聯合大學臺研院副院長李振廣認為,特朗普上臺為兩岸關係帶來相當大的變數,大陸方面將以最嚴峻形勢看待臺灣問題;特朗普若持續衝撞一中原則,蔡英文當局的應對會是大陸判斷兩岸局勢的重要參考指標。

  臺灣“中央日報”網路版23日的社評稱,特朗普上臺後,臺灣向美國靠攏的可能遠遠大於與大陸和解;大陸對臺政策緊縮的可能也遠遠大於開放;兩岸關係持續惡化的可能遠遠大於改善。文章猜測,預料大陸短期內可能有反制動作,或策動臺灣“邦交國”與臺“斷交”,或向臺灣非“邦交國”施壓,降低與臺灣的關係;另外將視中美關係演變來決定對臺制裁方式,軍事上一時雖不致對臺動武,但在臺灣週邊進行軍事演習極可能成為常態;至於經濟方面,則會持續“窮臺”策略,讓臺灣“有感”。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陳雯萱】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