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專家展望2017年臺灣經濟:仍難走出低氣壓

2017年01月19日 08:21:43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多名臺灣經濟學者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兩岸關係不穩、美國新政府上臺和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等多重因素影響下,2017年臺灣經濟面臨的外部不確定性明顯增強,預期全年經濟仍將維持小幅成長。

  臺灣經濟研究院院長、臺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林建甫表示,由於國際經濟復蘇仍有疑慮,且貿易展望仍顯保守,對於臺灣出口帶動效果有限,使得臺灣全年經濟成長幅度雖較2016年提高,但幅度有限。據臺經院預測,臺灣2017年GDP成長率為1.65%。

  值得一提的是,臺灣各大機構預估2017年經濟成長率均不到2%,顯示臺灣經濟雖然可能較去年略為成長,但仍未走出低氣壓。臺灣統計部門預估2017年臺灣經濟成長率為1.87%;臺灣綜合研究院估計經濟成長率為1.74%;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預期經濟成長率為1.73%;臺灣“中研院”經濟所則預估經濟成長率為1.68%。

  作為外向型經濟體,臺灣經濟高度依賴出口。去年7月,臺灣出口結束了連續17個月的負增長,開始反彈,帶動整個經濟回暖。淡江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林金源表示,美國新政府上臺後,特朗普的新政策很可能對大陸和臺灣的出口都有不利影響。

  他表示,臺灣很多半成品出口到大陸,加工製造之後再輸往美國。大陸對美的出口增長如果停滯,間接會減少自臺進口。加之英國脫歐對臺灣未來出口投下變數,以及全球貿易保護風潮再起,2017年臺灣出口將面臨很大的挑戰和不確定性。

  林建甫説,目前很多資訊及通訊技術産品採取臺灣接單、大陸或者墨西哥生産的出貨模式,特朗普上臺後若推動減稅、再工業化和貿易保護主義,將鼓勵生産基地移回美國,臺灣生産及出口的中間零組件,也可能因此考慮轉向美國設廠,這會導致資金回流美國、美元進一步走強,對臺灣經濟、出口及匯率等均帶來不利影響。

  “兩岸關係不穩,又使臺灣經濟雪上加霜。”林金源説,以大陸為腹地是臺灣最符合經濟理性的發展方向,但民進黨當局捨近求遠,寧可以“新南向政策”取代西向,這是經濟發展史上的荒唐特例。“這有如拋棄手邊的花朵,只幻想捉住天邊的彩虹,到後來兩頭落空。這些以政害經的政策,讓臺灣經濟堪憂。”

  兩岸關係陷入僵局,對臺灣觀光業和農業帶來嚴重衝擊。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大陸居民赴臺灣361萬人次,比2015年減少近80萬人次。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同比減少14.4%,為8年來首次出現下降。在原本人潮如織的日月潭,遊艇生意冷清,曾經的“人等船”已變成“船等人”。島內諸多知名景點的情況也大抵如此。無奈之下,觀光業者不得不集體走上街頭抗議。此外,民進黨當局造成兩岸關係惡化,還導致臺灣農産品銷往大陸數量銳減,使得島內基層農漁民利益受損。

  臺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陳明璋指出,臺灣經濟要想擺脫困境,就不能作繭自縛、坐井觀天,而應放開眼界、更加包容。他建議當局全方位拓展外銷市場包括大陸市場,儘速修復兩岸關係,減少對經貿損害,運用民間力量推動兩岸産業合作,對大陸投資臺灣政策更加開放。

  “不符合經濟理性,註定會讓人民過苦日子。”林金源説,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讓兩岸關係從穩定走向高度不確定性,為臺灣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變數和風險。如果民進黨當局在政治上、經濟上繼續採取“離中”“反中”的政策,臺灣經濟將會持續動能不足、活力缺失。

  陳明璋認為,年金改革等爭議政策也為今年臺灣經濟發展增加了不確定因素。此外,“一例一休”推動企業成本增加、物價上漲,其對臺灣經濟的影響仍需研判。(新華社記者 劉歡 吳濟海)

[責任編輯:齊昕]

相關內容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