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美臺軍事交流首次納入美法案 新設機構對抗中俄

2016年12月26日 06:41:1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儘管有很多不滿,總統仍簽署了2017年度國防授權法案(NDAA)”,美國白宮在當地時間23日宣佈,這一法案正式成為法律。美國媒體在分析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得失,但對外界而言,該法案中的兩項最受關注:首次寫入“美臺高層軍事交流”的內容,為中美關係增加新的不確定性;撥款8000萬美元成立一個對抗中國和俄羅斯的宣傳中心。

  臺灣《聯合報》24日稱,美國2017年度NDAA將打破臺美1979年“斷交”以來的軍事交流門檻,未來美國助理部長以上層級的資深官員以及現役將官都可以訪問臺灣,而臺灣“國防部長”也可望突破不能訪問華盛頓的限制。“中央社”24日引述臺“總統府”的表態稱,對於奧巴馬及美國各界長久以來對臺灣在包括“國防安全”等領域上的支援表達衷心感謝,同時也期待臺美雙方在既有的良好基礎上持續合作,進一步深化實質交流。

  “臺美軍事關係正常化、臺面化”,臺灣多名綠營政要如此解讀美國2017年度NDAA的“重大意義”。據臺灣《自由時報》25日報道,“時代力量”“立委”徐永明宣稱,該法案不僅將臺美軍事交流臺面化,而且“實質及象徵性意義重大”:臺灣“國防部長”未來進五角大樓指日可待,可讓軍購更加順利;臺灣有機會爭取到先進武器。加上臺灣如果能參加環太平洋多國軍演,“可對中國産生嚇阻效力”。

  美國參議院12月8日通過NDAA時,中國國防部發言人楊宇軍曾表示,美國國會不顧中美關係大局,表決通過含有美臺軍事交流等涉華消極條款的“2017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國國防部表示堅決反對。臺灣“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美歐所研究員湯紹成25日在《中國時報》發表文章認為,法案通過表面看來是對臺友好的措施,但結果是福是禍,目前尚難預料。臺灣是美國用來抵制大陸崛起的“相當好用的籌碼”,但特朗普和蔡英文的一通電話就導致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與臺灣“斷交”,後續必定還會有一系列不利臺灣的行動發生。文章稱,從臺灣的角度看,蔡英文政府“親美遠陸”的政策使得臺灣的戰略縱深巨減,只能讓美國予取予求,臺方毫無制衡的能力,自我設限的結果讓臺灣未來的發展堪慮。

  《聯合報》25日引述美國“臺海軍情研究中心”主任梅復興的分析認為,美臺高級官員交流的限制從來都不是法規問題,而是美國國務院與國安體系“自律”的結果。未來美國政府將如何看待、詮釋這支“雞毛做成的令箭”,會視美中關係走向而定。他稱,傳統上美國國務院體系不願得罪中國,因此不可能因為法案通過就改弦易轍。

  NDAA中批准成立“反外國宣傳中心”的內容引起俄羅斯媒體強烈關注。據俄塔社24日報道,奧巴馬23日簽署的NDAA配套條款——“波特曼-墨菲反宣傳法案”規定,美國將在2017財年和2018財年分別撥款8000萬美元,建立一個“反外國宣傳和虛假新聞中心”。該中心列入美國國務院機構,明年上半年開始正式工作,美國國務卿、國防部長等部門領導人將參與。成立這一中心的目的是,利用現代技術監控“以破壞美國或其盟友國家安全為目的的外國宣傳和散佈謠言”的情況,同時打擊外國宣傳和散佈謠言行為。在必要時,該中心還負責發佈相關事件的正確資訊,並向那些從事資訊分析和收集、對抗外國謠言的公民社會群體、非政府組織、記者和私人公司及研究機構提供資金支援。

  “波特曼-墨菲反宣傳法案”由美國共和黨籍參議員波特曼和民主黨籍參議員墨菲共同提出。2016年美國大選期間,最具爭議的話題之一就是俄羅斯是否採用駭客和謠言等方式干預了美國選舉。墨菲稱,反宣傳法案的目的是幫助美國和盟國反制來自如俄羅斯和中國等外國政府的政治宣傳。“美國之音”本月初稱,如果該法案獲得最後通過,美國國務院的“全球參與中心”將在今後兩年獲得1.6億美元的經費,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廣播理事會、情報機關和相關部門的高級官員也將參與中心的領導工作。

  莫斯科回聲電臺24日稱,俄羅斯專家們認為,美國成立這一中心的目的是阻止對華盛頓不利的資訊傳播,並負責國內宣傳,對美國公民“洗腦”。俄羅斯國家杜馬國際事務委員會主席普什科夫表示,奧巴馬簽署的這一法案完全是一種誤導行為,俄羅斯並沒有對美國發動宣傳戰,即將離任的奧巴馬此舉目的是為了阻止美國與俄羅斯關係改善。“今日俄羅斯”電臺主編西莫尼揚稱,美國的這一行為表明,它並不遵守其對外宣揚的言論自由規則。(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蕭達 環球時報記者 林鵬飛 李俊峰 柳玉鵬)

[責任編輯:齊昕]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