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臺灣頻道  >   時政

島內學者:蔡當局不認"九二共識"致臺"外交"亮紅燈

2016年12月21日 18:05:18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與臺灣斷絕所謂的“外交關係”,一早臺當局外事主管部門負責人李大維進入蔡辦內報告,離開時神情凝重。(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台灣網12月21日訊  針對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與臺灣斷絕所謂的“外交關係”一事,臺灣東森新聞雲今日刊發臺灣大學政治所碩士、臺北市議員助理季節的文章表示,這件事情不需太意外,此事凸顯了蔡英文當局在“外交”上並無有效方針的現實,亟需解決。文章並質問蔡當局,如果拿不出有效的策略,為何非要拋棄行之有年而且展現一定成效的“九二共識”?

  這篇題為“不要‘九二共識’、‘外交’亮紅燈,蔡當局小心骨牌效應”的文章表示,馬英九當局時代,體認到臺灣的“外交”能否有空間實際上建立在兩岸關係上,因此一上臺就推動“外交休兵”,時任臺當局外事主管部門負責人歐鴻煉也喊出“兩岸關係優於‘外交’關係”。這樣的方針除了讓臺灣免簽地增加了100多個,並且得以出席世界衛生大會、國際民航組織大會,更重要的是維持了五年零“斷交”的紀錄。

  文章指出,2013年甘比亞片面和臺灣“斷交”後,也是因為兩岸“外交休兵”的默契下,大陸一反過去做法,沒有和跟臺灣“斷交”的地區馬上建交。一直到2016年3月,臺灣“大選”結束、兩岸政策即將隨著新當局上臺有重大改變之際,大陸才和甘比亞建交。

  文章説,馬當局在承認“九二共識”之下,臺灣得以享有更大的國際空間,還維繫了兩岸和平。蔡當局上臺前,不斷抨擊馬當局的做法,如果蔡當局能有其他辦法,不須承認“九二共識”、不用和大陸達成一定共識默契之下,也能維持兩岸和平,並且避免臺灣國際空間縮小,多數臺灣人也會樂觀其成,可惜蔡當局顯然拿不出有效的辦法。

  文章分析認為,蔡英文新炒的“新南向”至今效果有限。對日“外交”想改善是建立在不敢明確主張衝之鳥是礁不是島,以及開放日本核災區食品進口,這些損及臺灣漁民和全體臺灣民眾權益的做法上。對美“外交”,一廂情願押寶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結果反TPP的特朗普當選讓美夢泡湯。

  文章表示,今年國際民航組織大會臺灣去不成了,又斷了一個“邦交國”,相信不少臺灣民眾都很想知道蔡當局維繫、擴展臺灣“外交”空間的有效策略究竟是什麼?有這樣的策略和方法嗎?如果沒有,為什麼非要拋棄行之有年且展現一定成效的“九二共識”呢?(台灣網 李寧)

[責任編輯:李寧]

最熱新聞
評臺觀海
臺灣一週看點